资源描述: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文字应用Jun,2006AppliedLinguistics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李凌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本文结合赴美考察中对美国中小学汉语教师状况的实际感受,分析了海外汉语教学师资短缺问题的实质所在,并就此提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素质观,以及建设培育与输出相结合、指导与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的思考和建议。[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海外汉语教学师资;教师素质;师资培训模式“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认识正日益为人所熟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近些年来也获得了可
2、喜的进展,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更是取得了骄人的进步:无论是海内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还是世界各地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数目,都呈明显上升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仅全球华人华侨社会中就有近万所中文学校,其中校舍较为固定、学制较为完备的就有6000多所;世界上已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设有汉语课程,不少国家在中小学就开始开设汉语课;而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在内的国家更是把汉语列入学生升入大学的外语考试语种。然而,与上述种种不相适应的是,以汉语为外语的教学师资“奇缺”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瓶颈”,严重制约着
3、汉语推广真正走向国际,这一问题也为人所共识,并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即就这一背景下的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思考和建议。一赴美考察过程中对美国中小学汉语师资的实际感受2006年2~3月,由于项目考察的需要,笔者随工作团访问了美国西、中、东部5个城市的13所中小学,听了42节常态课,与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座谈和交流。其中,美国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工作状况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美国中小学的中文教师几乎全为华人华裔除了非常个别的情况以外,我们访问所到之处见到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几乎全为华人华裔,·76·语言文字应用而且其中相当部分为近
4、二三十年的大陆新移民,也有不少来自台湾。在与我们的交流中,他们均反映自身都经历了与美国本土教育的融合过程,这一过程不乏困惑和痛苦,有的甚至可谓艰难。即便如此,他们仍是众多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人员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因为能在美国主流教育的学校系统中担任汉语教师,必须取得当地的教师资格证书,而这就意味着,对他们的语言和教育专业知识、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和较严格的考核。(二)在美的华人汉语教师多具有丰富的一线实际教学经验,但正规的教育专业和汉语专业知识背景却较为薄弱这些教师虽然都拥有美国本土的教育资格证书,但大多数在中国所学专业为英语,还有学生物、音乐等专业的,几乎很少有
5、中文或教育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很多人来美之前并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因而在美国的从教生涯中,都在实际的一线教育过程中历经摸爬滚打,教学中多凭个人经验和感受的积累,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显然缺乏统一的指导、培训和有效的沟通及同侪交流。从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看,其中至少一半比较缺乏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水平较低。通过访问和考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教师质量应该是影响美国各地汉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印象和我们访问所到各州、各学区甚至全美中文教学项目负责人(他们都是“纯种”美国人)的看法正好完全吻合。(三)美国中文教
6、师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十分渴望来自国内的信息和各种支持美国公立学校多数只有两到三名中文教师(一般私立学校只有一名,更是名副其实的“孤军奋战”),这些教师每天上5~6节课的情况很普遍,通常一个人要带3~5个不同水平班级的中文课,工作很辛苦。而且,作为选修课,吸引学生是首要目标,学生的流失也将意味着工作的丧失,所以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无论是在座谈中,还是在课间课后的非正式交流中,这些教师都表示十分渴望得到教材、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一个普遍心愿是,迫切希望了解当前国内基础教育的状况,并获得通畅的信息渠道,渴望得到培训和支持,从而营造一个学科
7、教研和交流的氛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对中文学习的重视,教师更加渴望得到支持和自身提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赴美考察过程中对其主流教育系统汉语教师的这些印象和感受,与在国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海外汉语教师的状况是基本一致的。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从这些教师身上反映出的汉语师资问题的真实性和迫切性,仍然引起作者本人的诸多感慨和反思。二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实质分析正如我们在美考察所感受到的那样,国内外以汉语为外语(或二语)教学的研究者也都认为,海外汉语教学师资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的奇缺。这一状况不仅在美国存在,在整个北美地区、欧洲国家,甚至在日韩等汉语文化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