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pdf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pdf

ID:52922793

大小:84.3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pdf_第1页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pdf_第2页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视觉·经验文章编号:0257-5876(2006)04-0143-03“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冯民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从交融中表现出来,是一种生命意识的集中反映。艺术审美意义上看,它集中体现为以人情观物态、使绘画表现是以有限的物象刻画来实现对无限的自然人化的思维方式,并把与自然精神的契合作为生活、情思、境界的表现,因此画家在面对客观物象审美的理想追求。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中国时要加以取舍和概括,集中选择能反映物象神韵和传统艺术追求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主客体现主体精神的某些方面并

2、加以表现,达到以有限体的生命精神,轻视对物象外在表象的摹仿。表现无限的目的。而中国传统绘画所表现的就是作一、“天人合一”与“气韵生动”为对象生命精神之集中体现的物象神韵,以做到“传中国哲学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整神写照”,达到既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又体现主体体。正如方东美所说:“中国先哲所体认的宇宙,乃是的思想感情的目的。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天大其生,万物资始,地广其在主客高度融合状态中,画家进入一种物我两生,万物咸享,合天地生生之大德,遂成宇宙。”(方东忘的境地,此时绘画不是“喜形于色”的直接摄取,美《中国人生

3、哲学概要》)宇宙是一个广大宏富的生而是以体会和感悟对象为主,用心灵去感受对象的命空间,当主体进入主客交融的天人合一境界时,用内在神韵,移情于对象,以人情度物。这样,画家对人情去体会自然万物,才能感受到宇宙的生命精神,物象的认识就超越了生命表象而直入对象的内在精从而达到观照自身精神的目的。同时,当人的生命被神层面,从而体会到生命的丰富与无限。正如黄庭置于宇宙大生命之中,与之合二为一时,也才能充分坚所言:“虚心观万物,险易极变态。皮毛剥落尽,惟感受到宇宙生命无限。这种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万有真实在。”(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

4、论发展史物一体观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精神。实》)只有与对象达到高度交融的状态,主体进入一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天种忘我境地,并摆脱对象外在表象的羁绊直入对对地之大美,着力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活力,表现一草象生命精神的把握,才算实现了画家最为真切的观一木、一山一水的生命情调,表现这种大化生命的宇照和对自我精神与无限境界的体现。在主客体高度宙精神。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体现生命、生机,追融合的状态中,对象的内在神韵已经成为主客体的求气韵生动。共同精神,画家由对客观对象的精神表现转化为对“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

5、美学的基本范畴,对自我精神的彰显,对对象一招一式的勾画都是对自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气韵我生命精神的展现。如此看来,用精神体会精神才生动”的理解不尽相同,从绘画的角度看,这些理解是中国画家观照对象的真谛所在。由此,中国传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对主观世绘画在空间表现中才不遗余力地追求“传神”和“气界的表现;对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的运用。如果将韵生动”,以展现蓬勃的生命精神。它们联系实践加以体会,“气韵生动”就是用饱蘸感在天人合一思想的陶冶中,中国传统绘画重视情的画笔,对客观物象内在神韵的

6、充分展现和对主人的主体意识。董仲舒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观思想的深刻表达,并把这两方面有机统一并表现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董仲舒《春秋繁露》)这为生动的绘画形式,它是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的一要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与天地同根,人与天地合一。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首先并生,因此,人若要追求自我生命的充实与发展,就是以主客体高度融合为前提,并在物我两忘的情景要用心去体会万物,达到与天地精神的合一;二是—143—视觉·经验“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天、地只是一个大的场所、空间,需要人来实

7、现和充高度的交融状态,是情的虚境与景的实境的有机结实,天地的精神需要人加以展现。人心即天地之心,合。正如王阳明讲的“天下无心外之物”。由于人在天、意境的创造,要求艺术家以饱满的感情进入主地、人关系中的特殊位置,人以觉悟的心投入到天地客交融的状态,寄情于物,寓意于景,并对客观物象的无限创化生育之中,用生命体会万物之精神,这样进行概括、加工,使它成为主客体的精神体现。从创表现万物之精神也就是表现了人的精神。石涛说:作的逻辑来说,意境的创造首先是艺术家带着炽热“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山川也,予脱的感情去观察与体验客观

8、物象,触景生情,心中激起胎于山川也。”(石涛《画语录》)作为审美主体,中国创作的冲动,并进入一种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这画家总是着力表现人物的气质、个性和精神,着力表种物我共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感情的外化现天地万物在“气化流行、生生不息”中呈现出来的使客观物象成为了主体想象和阐发的基础,进而使“神”、“韵”、“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