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文言知识点归类.doc

《孟子二章》文言知识点归类.doc

ID:52891884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孟子二章》文言知识点归类.doc_第1页
《孟子二章》文言知识点归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文言知识点归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二章》文言知识点归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3、一词多义;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以天下之所顺(用)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之  三里之

2、城(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4、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 :(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4、词类活用:【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 一般“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  一般“饿”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其身】  一般“空”“乏”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贫困。【行拂乱其所为】一般“乱”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一般“动”和“忍”是动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

4、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人恒过】一般“过”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一般“入”“出”是动词,在此活用为为名词,国内、国外。内容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

5、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

6、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

7、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