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

ID:52835027

大小:3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0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_第1页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_第2页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_第3页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_第4页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缩法的应用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放缩法的应用技巧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难点。所谓放缩法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对不等式的局部进行合理的放大和缩小从而向结论转化,其难度在于放缩的合理和适度。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从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一、常见的放缩方法证题中经常用到的放缩方法法有:1.“添舍”放缩:对不等式一边添项或舍项以达到放大和缩小的效果;2.分式放缩:分别放缩分式的分子、分母或者同时放缩分

2、子分母以达到放缩的效果;3.利用重要的不等式或结论放缩:把欲证不等式变形构造,然后利用已知的公式或恒不等式进行放缩,例如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二项式定理、贝努力公式、真分数性质定理等。4.单调性放缩:挖掘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和函数内涵来构造单调数列或单调函数,利用单调性、值域产生的不等关系进行放缩。二、常见的放缩控制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放缩方法后,却往往会在放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失控,导致放缩的过大或过小,达不到欲证的目标。那么如何控制好放缩的尺度呢?例1.求证:分析1:不等式左边不能直接求和,我们希望通

3、过合适的放缩后可以求和。若采取“”的方法向右端放大,则左边很明显,放得有点大了,导致传递性失败,不等式链中断,放缩失败。那怎么办呢?【1】调整放缩的“量”的大小分析2:分析1中“放”的有点过大,因为所以可以通过调整放大的“量”来控制放缩的效果。在分母减少了n,我们可以把分母只减少1,即这样放的量就少了。证明1:左边<1+=1+<1+=【2】调整放缩的“项”的起点分析3:分析1中从第二项开始放缩,放的最终有点大。可以调整放缩的项数,从第三项开始放缩。证明2:左边由此可见,调整成功。显然从第三项开始放缩所得的结果比从第

4、二项开始放缩所得的结果又更小些。以此类推,当放缩的项数越少,放缩后的结果就会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逼近目标。除此之外,还可以调整放缩的次数,通过多次放缩的调整来达到效果;有时也可以根据欲证式子的结构特点,把相邻的项分组捆绑后进行放缩,也可以达到控制放缩合理和尺度的效果。三、常见的问题类型数列型不等式的一边常与求和有关,所以可以通过放缩后求和(或求和后放缩)来达到欲证的目标。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典型例题来体会常见问题的处理手法。一.放缩与“公式法求和”选择恰当的放缩方法,通过“通项”的适度放缩使之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从而求

5、和达到简化证题的目的。例2.,求证:证明:因为,,即说明:分别利用“添舍项”和“均值不等式”把通项放缩为等差数列,然后求和得证。例3.求证:证明:因为说明:把分母适当变小,实现分式的放大,把通项放缩为等比数列,然后方便求和。例4.已知,证明:证明:通项,,不等式右边得证。,不等式左边得证。说明:不等式两端的结构特点是本题证明的突破口,利用“添舍项”把通项放缩为与有关的形式,然后求和证明。其中不等式左边的放缩方法有数种,值得体会研究。二.放缩与“裂项法求和”在例1中,不等式的左边无法求和,但通过放缩产生裂项相消的求和

6、效果后,使问题解决。例2的右边也是利用放缩产生了裂项的效果,然后求和。下面我们再通过几道例题的证明体会裂项求和效果的运用。例5.求证:证明:说明:例1分式、例5根式的放缩后裂项相消求和的处理手法是很多灵活题目的原型,值得体会。例6.已知证明:证明:,(※)(※※)说明:对通项利用“分离变量”化简至(※)处是本题的关键,根据式子中各项的符号以及分母的幂指数决定放缩为(※※)的形式,以实现“相消”求和的效果。例7.已知求证:证明:,由已知可得说明:对通项结构特点的分析,决定对已知等式的右边进行因式分解取倒数。然后再裂项

7、、移项变形就是很自然的想法了。一.放缩与“并项法求和”例8.已知证明:分析:通项中含有,捆绑并为一项,然后结合n的奇偶性进行适度的放缩。证明:当n为奇数时,即当n为奇数时,,且当m为偶数且m>4时:=当m为奇数且m>4时:为偶数,综上可知,对于任意整数m>4,都有例9.求证分析:观察分母的变化规律,把若干项“捆绑”并为一项后进行放缩,然后求和就很容易实现欲证的目标。证明:左边==四.利用递推关系式放缩利用递推关系式本身蕴含的不等关系或放缩产生的不等关系,在很多题目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放缩效果。例10.已知求证:分析:根

8、据欲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通过递推关系式构造关于的不等式,然后实现对通项的放缩。证明:例11.已知,证明:分析:通过对的适度放缩产生关于的不等递推关系式,然后谋求对的放缩,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证明:,,左边五.构造和数列后进行放缩如果数列不等式没有直接的求和的形式,很多时候可以间接的构造和数列,然后进行放缩处理。例12.已知,正数列满足证明:分析:根据已知构造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