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13688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五莲县第三中学候秀丽2011年7月14日11:46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平实、高效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从旁协助,利用一切有效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呢?一、营造理想的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2、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因此,营造理想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既要注意讲授内容,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特色及自身情绪,又要密切注意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对于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因势利导,把握教育分寸,以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另外,教师在言行上应该给予每个学生关心和鼓励,关注学生在数学和数学学科以外
3、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认可和赞赏,充分施展教师个人魅力,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喜欢老师转为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欲望,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进而提高成绩,达成良性循环。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多角度、多
4、层次地编排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
5、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另外,数学公式的识记过程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而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这时,教师可适当的利用口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识记及运用公式。如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的“奇余偶同,符号看象限”,均值不等式中的“一正二定三相等”,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同性为增,异性为减”等等,均能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
6、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当然,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2.提问的内容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4.要给学生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
7、,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掉以轻心。四、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新课引入,教师应该做好精心设计,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作的教学设计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例如:在学习复数的除法时,笔者曾让学生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