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

ID:52690640

大小:1.6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12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课件岳麓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不期而遇。一个时代因一个人而登上历史的巅峰,一个人因一个时代而名垂千古。第2课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随父在晋阳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即帝位,国号唐。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被封为秦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先后打败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等,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感受贞观1、结合

2、材料和你掌握的知识概括贞观时期的历史特点。2、“治世”和“盛世”有何区别?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治世是在王朝初期,社会稳定、政权巩固、人民的基本生活有保证,但整个社会经济不是很发达。盛世是在治世的基础上社会更加稳定,政权更加巩固,同时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经济繁荣。一、玄武门之变探究一: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

3、。但是因为李世民最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玄武门之变626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继承权的矛盾。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贞观之治》剧照探究二: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贞

4、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会论”“人力论”“时会”论: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人力”论: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他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十一年,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以“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作为藉口。魏征便连上四疏直谏。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

5、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以自警。探究三:唐太宗晚年为什么不愿纳谏了?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明君”到晚年都出现的这种“晚节不保”的现象。原因:治世已久,成就已在,滋生骄逸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政治的好坏过多依赖于君主的个人素质。"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

6、可得乎?”——《贞观政要》二、轻徭薄役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太宗说:“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慎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

7、是!”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魏徵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有一次魏徵惹他发了火,太宗对长孙皇后称:“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婉言相劝道:“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四、加强中央权力“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贞观元年,唐太宗“盛开选举”,此后又通过科举考试选取人才。常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进士科日益受到重视

8、,大官多出身于进士科······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下设六种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地方则有州县学。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学习成绩优良者,送往吏部参加科举考试。五、完善科举制度“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亏。”——唐太宗自评《全唐文》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