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ID:525643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_第1页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_第2页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_第3页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_第4页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4月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病原学鉴定和测定其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的459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脑外科和神经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孢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菌药不敏感,而耐药率最低的是庆大霉素(2.7%)阿米卡星(3.4%)和妥布霉素(5.1%)环丙沙星(8.3%)。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

2、感染。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感染;抗感染药;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E)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重症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离率较高,也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1]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时了解其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送检的各种标本,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革兰阴性杆菌09药敏卡,均购于法国梅里埃公司。1.2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进行细菌分离及培养,采用Vi

3、tek2Compact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相应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2指导原则判读细菌耐药性。1.3抗菌药敏性分析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我院45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痰标本中分离出来,占87.8%,其次是分泌物占4.1%,然后就是咽拭子标本占2.5%,尿标本和全血各占2.4%,穿刺液和灌洗液共占0.8%2.2临床科室分布构成比459株铜绿假单胞菌有94株来自ICU,占20.5%,呼吸内科87株,占18.9%,脑外科70株,占15.2%(见表1)。2.3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

4、结果见表2。从药敏结果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均小于1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小于20%;头孢菌素类除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外耐药率都大于60%。53讨论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外膜蛋白改变,致通透性降低;②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③抗菌活性酶的产生,如金属酶、氨基糖苷钝化酶、B-内酰胺酶等;④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2];而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是造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3,4]。②本次研究中,我院45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标本,临

5、床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以上科室的患者的基础疾病病情一般严重、免疫力低下、科室经常性的侵入性操作,且长期使用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造成菌群失调,从而形成PAE的继发性感染。③对于临床常用的头孢类抗菌素,被检菌株也表现出超过50%的耐药率,这与近年来多用头孢菌素治疗有关。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表现出的低耐药率(分别为2.7%,3.4%和5.1%)这对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时的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其肾毒性较大,临床较少单独使用。5亚胺培南属碳青酶烯类,以其极强的抗菌活性和超广的抗菌谱成为治疗PAE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近年随着碳青酶烯类在临床上广泛及过度使用,

6、耐药株开始增多,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已经达到了19%,不规则的使用很容易诱导其对这种药物的耐药,从而导致对第3代头孢也耐药。综上所述,临床应该结合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本院情况,应淘汰那些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建议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治疗铜绿假单胞的感染,并尽可能实行抗菌药物交替使用及序贯疗法,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能有效降低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发生[5]。参考文献:[1]朱仲生,段丽芳,张卫星.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65-67.[2]李翠红,易爱华,曾永红,等.ESB

7、Ls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2):130-131.[3]魏绪廷,冯莉.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I型整合酶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12-615.[4]MaedaK,KobayashiY,OieS,etal.Antimicrobialeffectsofdrugsagainstmultidrug-resistantPseudomonasa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