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

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

ID:52506015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8

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芹对急性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的临床观察黄正明张志明曹文斌陈鸿雁解放军总后医学专科学校药理教研室邓正明彭官烈解放军五一零三三部队医院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药水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急肝)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用水芹口服液(1:1即lml水含lg生药),成人50ml/次(儿童lml/kg/次),每天三次,疗程9J2天。经过对50例急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其退黄降酶效果显著(P<0.01),而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初步认为水芹是「种抗肝炎退黄降酶安全冇效的新药。关键词水芹口服液血清胆红素GPT急性病毒性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

2、己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治疗药物较多,但冇的药物疗效尚不够切确,冇的在推广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寻找能在退黄降酶方面起作用的新药,就成了全国抗肝炎科研工作的当务Z急。我们根据水芹具冇显著退黄降酶的特点[1,2,3],将其口服液用于临床急肝患者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一、病人和分组全部病例均系38集团军M2师医院病人。诊断标准按1983年、郑州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冇关规定。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根据“新药审批办法资料汇编”中可采取自身对照的规定[4]。木研究分给药前和给药后以作自

3、身对比。给药前先用葡萄糖・Vc及肝泰乐治疗一周。肝功能未见好转者开始单用水芹口服液治疗,每三天测一次肝功能(即血清肝红素,谷丙转氨酶(GPT)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二、水芹口服液的制备取水芹5000g加水冲洗干净。加水浸泡一小时,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吋,第二三次各40分钟,合并煎液过滤,薄膜浓缩后,夹层锅浓缩至5000ML,装100ml盐水瓶,100ml/瓶。100°C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放置备用。三、葡萄糖・Vc及肝泰乐等由51033部队药房提供。方法一、药物剂量与用法本研究50例肝炎患者,均先用葡萄

4、糖500ml加Vc250m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肝太乐0.29g人次,每天三次或维丙肝80m"次,肌注。连续治疗一周后血清服红素和GPT仍持续不降而改为水芹口服液治疗,成人50ml/次,每天三次;儿童/ml/k"次,每天三次,疗程9・12天。在此期间禁用其它抗肝炎药物。二、生化指标的测定全部病人经葡萄糖・Vc等药物治疗一周后,测肝功(血清胆红素、GPT和TTT)一次,作为水芹口服液治疗的对照阶段。然而,服水芹治疗后,每三天测一次,共测定三次,所测肝功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50例急肝患者,经水芹口服液治疗前后比较,血

5、清胆红素和GPT于服药的第三天明显降低(p<0.01),分别于第六和第九天基本恢复正常。血清TTT平均于第六天也显著降低(p<0.01)o见附表。附表:水芹口服液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改变检查项目治疗前NX+(3)(6)±1.17501.49±1.04GPT治疗后(天)NX±SDSD(9)血清胆红素(mg%)502.8950621.54±144.3550408.7±192.7**327.7±137.1130.9±113.0TT75013.78±3.37500.84±0.2310.38±3.59********

6、P<0.01讨论目前,治疗肝炎的药物虽然较多,但既退黄又降酶起双重作用的药物较少。而水芹经药效学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具冇显著的退黄降酶效果,并且,毒理学实验和临床应用对机体均未发现明显的毒理作用,故初步认为水芹是…种安全冇效的抗肝炎药物。肝炎病人经水芹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由治疗前的2.89mg%于第三天降至此1.49mg%,平均下降48%,第六天降为正常水平(0.84mg%)o血清GPT于治疗第三天由原来的612.5g%降至408.5U%,平均下降33%;第六天降至327.7U%,平均下降47%;第九天基本降为正

7、常(130.9u%)ojflL清TTT于治疗的第六天由原来的13.78U降至10.38U,非常显著(P<0.01)o由此可见,水芹的退黄降酶作用快而疗效短(仅9天),而且病人出院后随访观察未出见GPT反跳现象,说明水芹抗肝炎效果确实可靠。水芹全草入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就地取材,有利于推广。附表可见,经水芹治疗后,血清胆红素、GPT于治疗的第三天均明显降低(P<0.01),分别于第6天和第9天降为正常水平。而TTT于治疗的第6天明显降低(P<0.01)o参考文献1.黄正明等,中国药学杂志(2

8、):84,1989.2.黄正明等,中成药(4):27,1990.3.黄正明等,中国中药杂志(5):39,1991.4.总后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资料汇编P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