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 摘要:在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施工管理实际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做了初步探讨,有利于施工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目标;考核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施工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工程成本占收入的比率逐年增长,使得产值利润率逐年下降,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因此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不断降低工程成本,对增强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成本控制与管理意识不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8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管理活动的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认为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经营部门和核销人员的事情,殊不知经营管理人员只能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工作,工程负责人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导致成本的增高。2、油区内工农关系愈来愈复杂,影响施工正常运行
3、导致工程成本过高。近年来,施工运行中工农关系成为了制约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由于在施工及施工劳务等方面存在地方保护,在补偿问题上,漫天要价,额外索要管理费,使施工成本大大增加。3、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没有严格的成本内控程序。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效益的最大化,但现在公司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成本控制缺乏责权利统一的机制。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是否能确保顺利移交;施工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工资、奖金能发多少。经营部门其责任似乎也只停留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上。不能对每个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导致施工成本增加。4、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和奖罚机制。8目前公司在管理上因为
4、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项目优劣,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影响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一)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制订和完善管理责任制,全方位控制施工成本。1、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工程成本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始末,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有组织保证,建立必要机构,配备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抓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监督、考核等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管理
5、责任制,提高全员成本意识。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使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施工管理的每一个人员和环节。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在项目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3、加强沟通管理,做到在建工程成本管理运转有序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注意沟通,各行其是,互相掣肘,会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沟通得好,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运转有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二)完善成本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81、完善成本考核制度和程序。搞好成本考核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完善考核制度,制
6、定成本考核办法,统一考核标准;二是理顺考核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考核;三是规范考核办法,采取分季度、分工程部位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要建立考核档案,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2、加强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工作。主要方式应以经营部门为主,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季度召开成本分析会,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并制定对策。3、合理的奖惩政策提高工作积极性。惩罚政策可以使项目管理人员承担成本管理的风险,同时,相应的激励政策也可以体现管好成本为管理人员带来的利益,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效率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1、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7、。投标阶段的工作是研究招标文件,编制商务和技术文件,这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报价提供依据。2、认真分析合同条款,规避合同风险。8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3、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1)工程中标后,要根据企业下达的目标值编制本项目的目标成本。(2)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方案最优化。(3)加强生产作业人员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减少劳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