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oc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oc

ID:52188976

大小:6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4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分子肝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作者:郑国栋,田东,贾若单位:敦化市医院,吉林敦化133700【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时脑内释放出柑对分子量为45000的凝血因子III,参与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激活凝血因子X后便引起连锁反应,使血液凝固。因此,抗凝治疗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么一。我院白2001年1月〜2008年5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5月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

2、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纽。低分子肝素治疗纽.70例,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46〜77岁,平均66.5岁。基底节区梗死25例,丘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12例,脑干梗死8例,多发性梗死10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44-76岁,平均64.5岁。基底节区梗死32例,丘脑梗死18例,小脑梗死16例,脑干梗死6例,多发性梗死8例。两组患者发病均在72h以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用脑出血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证实,IL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排

3、除标准:半年内有出血及手术史,近1个月内用过抗纤溶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及(或)舒张压≥120mmHg(lmmHg=O.133kPa),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大而积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血小板计数V60×109/Lo1.3治疗方法:两纽均常规应用中药活血化瘀、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脑水肿者适当调YMIL压、脱水治疗。治疗纽•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1U腹壁皮下注射(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h1次,连用10d为1个

4、疗程。1.4观察指标1.4.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应用全国第四届脑出血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1],并评定疗效。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②显著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及以下;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⑥死亡。1.4.2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前后均杳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并対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治疗前后查血液流变学,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5、1.5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2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衣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杳比较见衣2,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见表3。治疗纽.有4例岀现腹推皮下淤斑,停药后自行消失,1例出现局部皮狀瘙痒,停药后亦白行消失,未发现颅内及其他脏器HllflLo表1两纽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略)注:与同组治疗前比咬,①PV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V0.05,③PV0.01表

6、3两纽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略)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V0.013讨论低分子肝素抗血栓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起作用:①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1];②与血管庶相互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低分子肝素的贮存所,低分子肝素和血管内膜结合,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后者有抗血栓作用;③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变血粘度,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血细胞表而电荷,从而增强抗凝和抗血栓作用[2]。脑梗死后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如凝血酶-抗凝血酶111复合物或凝血酶原(F1f2)显著增加。抗凝血治疗可以降低这些指标,改善高凝状态,因血

7、抑制血栓扩大,促进血栓溶解,血管重建及改善侧支循环,起到挽救缺血半暗带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治疗纽患者的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対照组,说明低分子肝素对脑梗死有明显疗效,这和Kay等[3]的报道相似。本组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对血液流变学齐项指标均有影响,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吋间均有明显降低,这与国内的报道[4]基本一致。总Z低分子肝素有明显抗凝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tPA释放、激活纤溶系统,降低纤维蛋白原有关。可以改变血液粘度及高凝状态,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

8、度及红细胞比容,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故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加之出血不良反应小,使用方法简单,不需耍监测凝血项,因此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HishJ,LevineMN.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J].Blood,1992,79(1):1.[2]王福清,张天民.低分子肝素研究近况[J]•中华药学杂志,1993,28:646.[3]KayR,WongKS,YaYL,etid.L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