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93170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2、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这里的家,运用得比较贴切、形象,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感性的,知识影响是理性的,理性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所以情感培养应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弄清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才能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所以“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以及“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应该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而“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到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
3、要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各方面的资料,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刚开展探究活动,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四、教学策略 对“生物圈范围”的学习,组织学生对生物圈的层次结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
4、力和创造力,最终弄清楚地球上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本节的重点,这对诠释“家”的含义很重要。通过教科书上的6幅图片,再结合课前师生收集到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资料的处理能力。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目前人类只有生物圈一个家,我们应该爱护它,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五、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准备收集宇宙中各大星球的资料以及生物圈的资料。收集星球及生物圈等方面的
5、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地球仪。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情境导入观察、欣赏。 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 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景。 观察、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 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一、生物圈的概念 1.生物圈的范围 观看生动的课件后,再根据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讨论交流 总结生
6、物圈的范围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悬垂状态”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结合地球仪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出示课件: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物圈的结构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①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②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台词,夸赞自己的圈层。 ③同组成员互相补充。组织学生角色扮演 ①后台监控,前台导演,把学生分成三
7、个小组,分别扮演某个角色。 ②提出“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③倾听各组意见。 ④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参与过程中,能挖掘集体智慧,发挥个人优长,突出学生主体,学会倾听艺术,感悟真挚情感;各方面能远近兼顾,体验成功的快乐。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想象平台(技能训练)根据手中的资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没有氧气会窒息而死,没有水会渴死……组织 监控。 出示资料。 引导分析。 参与学习。 假如你什么都不携带,
8、到其它星球上去做客,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及处理能力,达到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回顾反思 (小结)谈收获。 谈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组织、监控。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