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8254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5
《对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价值研究 【摘要】自2001年国家正式开始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开始,撤点并校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从政策实施初期掀起的改革热潮到如今的浪潮已退,一方面各地合并工作渐入尾声,另一方面并校过程中产生的新生问题层出不穷,如家校距离延长加剧农村儿童上学困难,私人教育成本增加导致辍学率上升,寄宿制管理带来家庭情感纽带的断裂和乡土认同感的迷失等。在社会对布局调整政策的广泛评议和调查研究中,人们并展开了有关撤点并校政策价值问题的激烈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讨论,并进一步探索“后撤点并校”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道路。笔
2、者将通过对布局调整政策价值取向的分析,挖掘政策背后的推动力量和动机因素,进而对政策的实效性做出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估。尤其【关键词】教育政策三维模式价值选择有效性合法性一、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9在以城市为主导、市场为动力的社会变革中,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问题也日益复杂和突出,为了使教育政策真正具有公共性,必须对政策活动中不同的价值选择进行整合,使其代表和满足社会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减少彼此间的利益冲突。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核心领域,也是教育政策分析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教育政策活动中价值关系和价值问题的分析和确认,进而判
3、断何种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并为其带来增值效益。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选择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是政策制定者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集体选择或政府选择。此外,价值选择还蕴含着决策者对政策的期望或价值追求,体现了政策系统的某种价值偏好。具体说,影响布局调整政策价值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一)教育政策问题,即集中和优先和集中解决的教育问题问题。,布局调整政策欲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恶劣,师资力量不济,教育发展滞后2、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萎缩和外流导致农村适龄儿童数量大幅度减少,乡校规模逐渐缩小,生源不足加上经费匮乏令
4、许多农村小校举步维艰。3、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教育制度突出体现了城市中心主义的价值倾向,农村教育长期处于次级发展的地位,逐渐形成二元教育结构。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很难获得优秀、充沛、甚至足量的教育资源,城乡教育差距拉大,教育公平的目标难以实现。(二)教育政策价值观。9教育政策价值观是决策者及其所处社会对教育政策活动中价值关系的根本性认识,是政策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按照M.科根对教育政策价值观的分类,包括教育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学校价值观四种政策价值观。笔者认为影响布局调整政策价值选择的主要价值观有:1、经济价值观——效益优化的价
5、值取向成本和效益是政府教育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效益优化是我国在教育资源匮乏但受教人口众多的情况下提高有限资源使用率,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必然选择。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原本稀缺的教育资源和不断流失的学龄人口使许多传统农村小学校举步维艰,原来“村村有小学,出门便是校”零星分散的学校布局已经无法适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特别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的驱动下,教育管理级别上移的同时也加重了地方办教育的经济压力。这时,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办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重新布局、撤点并校正是解决地方教育财政危机、提
6、高经费使用效率,实现高质量办学目标的不错选择,这一选择同时也体现了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社会变革中,城市工业和市场力量对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渗透和影响,逐渐形成以崇尚“规模效益”,计算投入产出,追求最大效益的经济价值观为导向的“工厂式”的新型教育模式。92、社会价值观——“机会均等”的公平价值取向在发展现代文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国家,教育政策的社会价值在于政策能够代表和实现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使目标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满足。因此,教育政策多以“公正、平等”的价值取向追求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理想的实现。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确立“两
7、基”的教育战略目标至今,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成绩显著。2004年“普九”验收工作表明,“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3.6%,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也逐年提高,农村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8.6%,初中毛入学率达94.1%。虽然普及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区域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还未实现。所谓教育公平,我国教育政策对它的解释已从“教育权利的平等”发展为“教育机会的均等”,9同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关注也由教育权利的不公平变为教育机会的不均衡。换言之,既要保障全国青少年儿童特别是弱势阶层的受教
8、育权利满足其基本的入学要求,又要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源供给,给予弱势群体“一视同仁”的对待。但从农村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与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