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doc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doc

ID:51082805

大小:19.9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YW—2015—02—002《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编写人:张晓灿审核人: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15—9—14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

2、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介绍]《念奴娇

3、》: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qiánglǔ早生华发huáfà公瑾jǐn还酹江月lèi吟啸

4、yínxiào料峭qiào蓑衣suō萧瑟sè2、《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强烈的感

5、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4、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周瑜”,这与苏轼想要传达的情感有什么样的联系?刻画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6、5、《定风波》中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从序言的最后一句的“故作此”可知,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要写这首词。“沙湖道中遇雨”,告诉我们这首词是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而作者去沙湖看田是因为想在沙湖终老。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感到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他不再悲观消沉,而是“既来之,则安之”,安家置业,筹划生活,这恰恰反映了他积极乐观、的一面。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无论被贬到哪里,苏轼都能随遇而安、落地生根。这样的例子在苏轼长期的贬谪生涯中出现过多次,如他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惠

7、州时。6、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这里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生活中的风雨、政治上的风雨。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7、《定风波》全词展现了苏轼这一时期怎样的心理状态?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慌乱、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

8、旷达心境;展现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高超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对我们如何走过人生风雨,开创灿烂明天很有启迪意义。【课后练习】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