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09295
大小:43.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总分:120分姓名:班级: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叱咄(duō)缥碧(piǎo)弗之怠(dài)B.烨然(huá)泠泠(léng)轩邈(miǎo)C.皲裂(jūn)箪瓢(dān)辄尽(zhé)D.婵娟(chán)黔娄(qián)汲汲(jí)2、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C.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3、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
2、项是()A.至舍(学舍,书馆)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甚箭(快)D.戾天(至,到)何许人(处所)4.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5.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
3、——《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6.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天下独绝()百叫无绝()2.好:好鸟相鸣()好读书()3.至:礼愈至()至舍()4.而:既醉而退()足肤皲裂而不知()三、根据要求填空(12分)(1)巴山楚水凄凉地,。(2),身世浮沉雨打萍。3.,。伤以秦汉经行处,。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
4、”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5.《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四、阅读(一)(23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5分)(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
5、也。(2)策之不以其道。2.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3.“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分)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分)5.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4分)86.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2分)7.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8分)(二)愈(韩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6、,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著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够,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1.文中“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的“三代”
7、指的是()(1.5分)A.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B.炎帝、黄帝、颛顼C.夏、商、周D.唐、虞、夏2.文中有一句话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引用,并几乎演化成为成语,这一句是()(1.5分)A.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B.惟陈言之务去C.然后浩乎其沛然矣D.当其取于心而注人手也,汩汩然来矣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分)①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②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③惟陈言之务去④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⑤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⑥誉之则以为忧⑦非圣人之志不敢存⑧然后识古书之正伪A.①⑤/②⑥/④⑦⑧@B.①⑥/③⑧/④
8、⑦/②⑤C.②⑥/①④/③⑧/⑤⑦D.①⑤⑧/②⑥/④⑦/③4.“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的意思是。(1分)5.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2分)五.作文论青春关于青春的争论,始终是未解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