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80807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张晓华六格四栏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格四栏式”教案执笔人:张晓华年级:八年级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1)》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2、培养分类讨论、方程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验证教学模式与方法: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教学手段:模型、PPT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预设:一、知识回顾1、什么
2、是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二、探究新知:活动1.把活动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设计依据与意图:温故知新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激情。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是:教学应侧重学习操作和逻辑结构,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让学生知道在推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非预设性生成:当三角形是这种情况时,分不清什么是顶角、底
3、角和底边和腰反思与评价:本课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通过折纸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利于不同层面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本课的三维目标。把探究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动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动脑思考,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自然发展。3活动2猜想:性质(1)(2)在△ABC中,AB=AC,求证:∠B=∠C活动3验证:性质(1)(2)A(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B(提
4、示学生用不同的的方法作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C(类比性质1证明性质2)D(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应用新知1、自学教材p76例12、补充例题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1、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三角形全等AB=AC,AD=AE,∠B=∠C没有ASS判定,引导学生找∠BAD=∠CAE利用SAS判定。2、提示学生作辅助线,利用学到的三线合一)四、课堂小测1.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4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3.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4和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等
5、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2)有一个角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4)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4.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五、课堂小结: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性质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六、布置作业:
6、习题13.3第1、4、6通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大胆猜想,并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自己证明定理的快乐。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体会作辅助线的方法。同伴互助答疑解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通过层层设问和图形提示,引导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也
7、不仅仅是信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自我总结,体会得失巩固已学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有个别学生用A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当给出的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求其他两个角时,学生易丢掉一种情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主体地位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所以,在这节课中让学生亲身感发现定理,,并通过对定理的探究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探究合作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在交流中增长知识。从整体来看,本节课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