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67286
大小:1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初中数学导学案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罗锡皓 审核:授课人:罗锡皓 授课时间:2012-7-22 班级:XX 姓名:小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课型:展示课【学习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的运算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预测】乘方的意义及运算【知识链接】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表示为,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叫做底数,叫作指数。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2)乘方是一种
2、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3)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4)乘方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学法指导】 学生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时间20分钟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复习加顾: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2、导学:(1)一般地,几个相同因数相乘,
3、即,记作,读作求n个相同因数的,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在中,叫做,叫作。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的一次,即,指数为1通常不写。新课标第一网(2)警示: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②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③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④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n为奇数n为偶数(3)拓展:底数为,0
4、,1,10,0.1的幂的特性:(n为正整数)(n为整数)(1后面有____个0),=0.00…01(1前面有______个0)(4)乘方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5)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6)用计算器作乘方运算。二、合作探究:1、计算:2、;3、已知n是正整数,那么,4、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有理数是。A、正数B、负数C、0D、任何有理数5、平方等于9的数是,立方等于27的数是,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5、三、展示提升: 1、计算:2、,3、观察下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______;第2010个数是____________。【达标测评】 1、把写成乘方形式。2、计算:,,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C、D、4、若,则若,则【自主反思】知识盘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表示为,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叫做底数,叫作指数。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2)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3)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
6、4)乘方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心得感悟:本节内容通过学生的自行探索和必要的点拨,能使同学们初步理解相关概念及掌握简单运算,并能是同学们在自行探索中自己发现规律,及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等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数学的成就感,增加了乐趣! 说明:1.纸张:B4纸,正反面使用;2.字体和字号(1)页眉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五号;(2)建议“课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三号加粗;“课型”指预习课、展示课或反馈课等;(3)各栏目标题为宋体,小四加
7、粗;内容部分为宋体,小四。3.导学案采取一案两用,教学案合一。右侧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导学案评分表课题复备教师年级科目评价项目要求描述分值得分设计过程15分1.体现了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7.5 2.复备教师修正完善,学科主任审核签名。7.5 文本形式10分1.整体布局合理,行(字)间距适当。5 2.刊头要素齐全、规范。2.5 3.字体、字号统一(除需突出的标题外)。2.5 文本内容50分1.完整性。包含学
8、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基本流程、整理学案、达标测评等基本版块。20 2.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出发。10 3.导学性。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法。10 4.探究性。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探究性,杜绝习题化。10 运用价值25分1.符合学习规律和学情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10 2.适用于教学(预习、展示、反馈)全过程,既是学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