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55445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例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一、偏误例句及来源:1.我书包里词典有。2.我买了新书两本。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4.我要练习跟你。5.我想见面你。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
2、生。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11.我们千佛山了。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13.我们运动会了。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19.今天比昨天很冷。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
3、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一、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如:例1我书包里词典有。例
4、2我买了新书两本。例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如:例4我要练习跟你。(英语为Iwanttopracticewithyou。)例5我想见面你。(Iwanttomeetyou.Meet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例19今天比昨天很冷。(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
5、出现。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oneismuchbiggerthantheother”,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如:例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没”则不需要用“是”。)例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们”的基本
6、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是,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此处属于“们”的泛化。)例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了”可以表示“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但是此例句中“很精彩”并不是一种变化,而是一种状态,此处属于“了”的泛化。)例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对“没”和“不”的区别还没掌握住)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留学生常出现倾向于“没”或是“不”的现象,从而造成“没”或是“不”的泛化。此处是明天的事,应该用“
7、不”。)例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汉语用词的重复。除了汉语知识的负迁移外,也受到了留学生表达意思的影响。留学生特别强调难过的程度,导致了偏误的出现。)1、文化因素负迁移。一些偏误并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如:例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此例句的使用者是个40多岁的非洲留学生,常对20岁左右的中国学生这么说。“保重”是个很正式的词,一般是长者之间,或是对长者说,此处显然是对中国文化不了解造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