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

ID:50652238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3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_第1页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_第2页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_第3页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_第4页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数学过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影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感培养人才的艰辛,也深深体会到,学生能否把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来才是检验我们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讲授教材知识,不能只是让学生识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只有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通过动手、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知识,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

2、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教学中,我都是按照教材内容,先在第1课时通过简单观察,给出垂径定理,接着做练习,巩固垂径定理的运用,然后在第2课时把垂径定理的推论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知二推三”,并运用“知二推三”解题,第3课时还是练习,前后共3个课时。结果发现,所谓的“知二推三”学生背得很熟,但做起题来束手无策,题目给出的条件不知如何运用。究其原因,是在教学过程中,没给予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发现垂径定理及推论过程中来,而是直接给出结论,使得学生对推论内容一知半解,运用起来思维受阻。为了让学

3、生弄清楚所谓“二”是什么,“三”是什么,怎样来的,本学期我把该部分内容重新设计,依然用3个课时,但特别突出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定理内容。教学片段如下。片段一:师:同学们,请在自己准备好的圆上任意画一条弦CD,接着过圆心0作直径ABXCD于E,如果沿着直径AB对折,两部分重叠后,你能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弧相等?生:CE二DE,弧AC=弧AD,弧BC=弧BD(老师在黑板板书)。师:这条直径是怎样的一条直径?生:垂直于弦的直径(老师在黑板上板出本节课的课题)。师:如何用一句话归纳出上述结论呢?(学生表

4、述得不是很到位,老师给予提示,并把归纳得到的文字语言写在黑板上。)师:根据图形,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题设:(1)AB是直径(直线AB过圆心)(2)AB丄CD于E,结论:(3)CE=DE(4)弧AO弧AD(5)弧EC=弧BD。师:你能证明这个命题成立吗?(学生答不出。)师:要证明线段相等,过去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弧相等又跟什么量有关?上到这里,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你一言我一语,把证明的思路给理清楚了。本节课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弧的相等是利用相等的

5、圆心角所对弧相等的性质得出,学生刚接触圆的知识,比较陌生,不易想到。因此,本节课在对这个知识的处理中,注意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形成感性上的认识,再过渡到理性的思考,加强对垂径定理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本知识的兴趣信心,而且降低了认识这个图形的难度,再结合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片段二:师:垂径定理中题设由2部分组成,结论由3部分组成,交换定理中的题设与结论的部分语句,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例如:题设为(1)直线AB过圆心0,(2)CE二DE(结论)生:(七嘴八

6、舌):可以得到AB丄CD,弧AC=弧AD,弧BC二弧BDO师:仿照垂径定理,能用一句话归纳出这个命题吗?生: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师:说得很对,但想一想,这条弦CD能为直径吗?为什么?生1:可以。生2:不可以,如果弦CD也为直径,那么直径AB与直径CD就可能不垂直了。师:对,弦CD不能为直径,所以这个命题准确地说是“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能证明吗?生(思考片刻):能,连接AC、AD,证明全等。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思考下面问题。如图,给出5个条件:(1)直

7、线AB过圆心(2)AE丄CD于E(3)CE=DE(4)弧AC=弧AD(5)弧BC二弧BD,请你从中选出2个条件作为题设,其余3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你能组出几个?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先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进行小组学习交流。)经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大家都能发现五个条件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就能推出其余三个,简称“知二推三”。在做习题的时候,70%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到题目中有哪两个与垂径定理有关的条件,从而推出其余结论,教学效果比以往好很多。教学反思:以上教学学生是作为学习主体全程参与到发现、证明、归纳定理

8、中来,揭示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定理及其推论内容有理解的深刻,对定理内容记忆准确,有利于应用。对比以往的教学,表面看上去片段二的教学很浪费时间,但在后面的练习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好很多。可见,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设计能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