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54227
大小:299.2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3-10
《半命题作文审题和补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半命题作文提示语的审读及补题持点睛之笔绘善睐明眸杨亚利学习目标:1.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的特征及审题2.初步学会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作文题目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请以“原来,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考场中,面对作文题目,你发现什么特点?最大疑问是什么?一、如何对“提示语”进行审读?提示语:是供运用、分析、引申、借鉴的依据
2、,对提示语了解不全面就容易步入写作误区;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有的提示语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提示语主旨,准确理解提示语,正确立意。如: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请以“原来,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例: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
3、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人或事。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作文。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50分)二、恰如其分地补题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一)常见的“补题”问题1、补题雷同,千“空”一词如:难忘的____当我面对__
4、__的时候2、补题宽泛,难以下笔如:感悟____3、补题出现语法错误如:《之风不可张长》4、补题随意如:《那儿,》一天、假期生活成功、失败大自然、生活、青春不扶我的家练习补题:《原来,并不遥远》(二)具体的补题方法1.具体事物补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难忘的___”可填上“”,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对___时候》,可填上“”,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一条红丝带那片绿叶2、特定情景补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
5、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当我面对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掌声响起3、特殊符号补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感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
6、)、“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4.去俗取新辟蹊径。作文贵在出新,关健是题材出新。如果人云亦云,取“陈芝麻、烂谷子”来写,就犹如吃别人的残羹剩菜,没有味道,只有避俗取新,另辟蹊径,才能夺魁。如《请听我倾诉》《孔子,请听我倾诉》他去俗取新辟蹊径,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感谢孔子他那充满哲理意味的的话语挽救几近悬崖边的自己。《温总理,请听我倾诉》,以当前国务院出台的“两免一补”为题材,对比了“两免一补
7、”前后农家娃上学的境况反差,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温总理的感谢之情!5.反弹琵琶唱新调。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的新意。如《我渴望》《我渴望苦难》,把经历苦难作为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和人生的一笔财富,来表达自己不畏苦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再如:《给我带来欢乐》《失败给我带来了欢乐》,他的补题没有陷入“只有胜利才能给人带来了欢乐,失败只能使人痛苦”的一般思维中,题目引人入胜,作文未写,却已成功一半。6.小中见大找切点。这里所说的切点,是指补题的角度、出发点。“小”是具体、实在的意思,它是相
8、对于空泛、笼统而言。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一些宏大的社会事件、场面、问题等还缺乏记叙和把握能力,因此在选材时要力求从小角度切入,用心写出大意义来,即所谓的“以小见大”。《,我们最需要的》《鸟窝,我们最需要的》,作文从村中的一片树林被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