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作业题.doc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

ID:50402618

大小:6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8

上传者:简单2019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_第1页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_第2页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_第3页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_第4页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作业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九年级语文作业第14周姓名班级2011-12-6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 ) ②又何间焉( ) ③小信未孚( )    ④牺牲玉帛() ⑤小惠未徧( ) ⑥登轼而望之( )    ⑦夫战,勇气也( ) ⑧望其旗靡(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③公将鼓之(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4、解释下列词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  肉食鄙,未能远谋( ) 小大之狱( )  为人卑鄙 ( ) 牢狱之灾(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虽是犯错 ( ) 真情实感( )   忠之属也 ( )牺牲玉帛( )   为人忠实 ( ) 为国牺牲(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11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 1、①guì ②jiàn ③fú ④bó ⑤biàn ⑥shì ⑦fú ⑧ mǐ2 、①同“遍”,普遍 跟从,支持②为人信服 赐福,保佑 ③击鼓进军 ④养 独自专有 3、B 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②作战,(是靠) 勇气的。6、《左传》春秋 左丘明 7、(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C 9、⑴参与⑵鄙陋⑶丝织品⑷倒下10.D1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2.语言描写议论13.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4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15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6略17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二)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3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9.文段(一)中,鲁庄公是个“鄙”的肉食者吗?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2分)20.两个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3分)答案17.(1)参与 (2)案件 (每小题1分,共2分)    11 18.答案略,“忠”“可以”“从”错一处扣1分,共3分   19.示例:(一)鲁庄公目光短浅,因为他作为一国之君,将要迎战强敌时,尚不知“何以战…… (二)鲁庄公并不“鄙”,因为他能够尽职尽责,并且礼贤下士,广开言路。(2分)       20.表现了“以民为本”(或“民为贵”“民为邦本”)的思想。文段(一)中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文段(二)中管仲认为百姓帮助君主国家就会安定。(意思对即可。3分)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7~12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小信未孚()(2)小大之狱()(3)公将鼓之()(4)望其旗靡()8.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9.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0.翻译下列语句。(2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11 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12.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2分)7(1)使人信服(2)案件(3)击鼓(4)倒下8.(1)请见请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1.C12.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九年级语文作业第16周姓名班级2011-12-15比较阅读[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3)臣之妻私臣()(4)今齐地方千里()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1 _________________1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1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 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3.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②其真无马邪16.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 1.(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3.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4.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5.答案:A6.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7.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8.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1)击鼓 (2)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2、B13(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14.C(2分)15D(2分)16.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17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九年级语文作业第15周姓名班级2011-12-1011 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赵括自少时①学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当③。尝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使赵⑧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⑨,悉更约束⑩,易置⑩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⑥,佯败走,而绝⑩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少时:小时候。②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③以天下奠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④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⑤难:驳倒。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⑦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⑧赵:赵国。⑨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⑩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⑨易置:撤换。⑩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⑩绝:截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小惠未偏(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6.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7.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8.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9.乙文中文末划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10.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11.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12.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 答案1.(1)同“遍”,遍及,普通。(2)古代猪、牛、羊等祭祀品。(3)截断(4)动词,活埋。2.(1)做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为什么参与呢?(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4.纸上谈兵;只淡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5.语言 议论6.A 7.B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B 10.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1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