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57916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答案第三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测试卷班级:姓名:座号:分数:一、基础(53分)1、默写。(28分)(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无题》中用比喻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李煜《相见欢》中借助比喻形容愁烦和难解并常被人引用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5)《小石潭记》的主旨句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2分)(1)谁能断言那些lán
2、gjí(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在聪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shěnxiào(哂笑)。(3)在héxù(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船而行,如神仙一般。(4)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mò(缄默)。(5)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pénghāo(蓬蒿)之间罢了。(6)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风云,mòzhōngyīshì(莫衷一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B)A、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B、在全球粮
3、食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政府紧急启动食品扶贫计划。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灾区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D、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描写某人性格的话。(80字以内)(6分)A组:一视同仁任劳任怨盛气凌人油嘴滑舌B组:不是……而是……如果……那么……对待下属,他不是盛气凌人,而是和蔼可亲。对那些任劳任怨的的员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予肯定,而对那些油嘴滑舌的人,他也会善意地加以提醒。5、当前,举国上下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利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关于节约
4、的活动及报道。作为学生的我们,应是责无旁贷,请你拟一条提倡节能的宣传标语。(4分)节约能源责无旁贷二、阅读。(57分)(一)岳阳楼记节选(18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4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B或异二者之为(或许)C不以物喜(因为)D然则何时而乐耶(就)7。翻译(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我曾
5、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2)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8.“古仁人”之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有关这段文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这段文字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岳阳楼记。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C文中的进和退分别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D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苦闷心情。(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
6、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⑩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10.怎样理解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殊不知“胜利”潜伏着隐患,隐患一旦爆发,将造成更大的损失。11.文章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3分)叫声和小石头
7、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12.结尾告诉人们什么道理?(4分)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13.从选文的第⑨⑩段看,人们是否意识到要面临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打算怎样做?(5分)没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可以围绕做环保宣传方面讲,也可以有其他答案。(三)一碗大米饭(15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
8、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