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31015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分析一、成绩统计最高分为**分;最低分为**分;平均分47.23分;有效分为**分;优生率为**%;及格率为**%;差生率为**%。(*为统计结果未公布)二、试卷结构知识分题型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小计选择题8103324填空作图题622212实验与探究题793322论述计算题111122小计32328880说明:完全符合重庆中考力学约占40%,电学约占40%,光学约占10%,热学约占10%以及选择题约占30%,填空作图题约占15%,实验与探究题约占27.5%,论述计算题约占27.5%的要求。三、试卷特点1、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
2、能的理解。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是要求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和简单重复,而是通过辨析、分析、比较、解释等不同形式,立足于具体的物理背景下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如第1题,第3题,第5题,第7题,第11题,第12题,第14题,第16题,第12题,第19题,第20题。2、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初步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如第7题,第8题,第13题,第16题,第17题,第19题,第20题对学生能力有较高要求。3、注重联系实
3、际,贴近生活,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中考物理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特别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环保、体育、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成就等作为试题情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题,第3题,第7题,第13题,第19题。4、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重点突出了对实验的考查,除实验大题22分外,选择题的6题,填空题的10题,12题涉及到物理实验。 45、开放型试题也是本次考试的一个特点,主要体现在13题、16题(5)、17题(4),引导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培养能力
4、。6、试题所涉及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体现了初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并突出了重点内容,如实验题16题、17题和三个计算题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7、试题形式新颖,考察学生在新背景情况下的分析理解能力。如12题,16题,17题,19题,20题,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要求较高。四、主要问题第一大题选择题:第4题错误较多,对热学中的温度、热量、内能、比热容几个概念不能准确区分;第7题错误很多,对力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比如对惯性的理解,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等不能在具体的情景中作出正确判断;第8题是一个电学综合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错误较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还有待于提高。第二大题是填空作图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阅卷中发现,9题,10题学生审题不清,对基本知识记忆不准确。11题指数幂的计算不准确。12题对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其机械效率是变化的,缺乏理解,后一空学生得分较低,14题主要是作图不规范。第三大题是实验探究题,试题的设置上没考死记硬背的问题,而是考查学生处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某些环节。第16题(4)、(5)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不能理解吸水后所测体积会减小,找不到避免吸水的具体方法,此题学生错得较多。第17题(4)问主要考
6、查学生对平常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学生审题不仔细,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学生把它当电路故障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分率很低。以上说明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还缺乏独立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培养。第四大题是论述计算题。第18题属于“送分题”,没有绕弯,但学生解题依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认识不清,有的运用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导致失分;19题是一个中档偏上的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基本公式的应用不清晰,电动机中的热量计算不知用哪一个,对电动机工作时能
7、量的转化理解不清,找不出机械功,导致失分;有一部分学生虽记下了公式,但不会运用;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扎实,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力电、热电、力热的综合计算进行综合训练。第20题,是这套试卷中得分最低的题。此题不但文字叙述较多,而且给出数据也多,知识的综合性较强。从学生的解答中发现:(1)问学生不能正确选择计算浮力的方法,运用F浮=ρ液gV排去计算浮力,出现错误;(3)问学生无法将V排与容器中液面上升的体积相等联系起来,不能正确应用“h=V排/S”算出液体增加的深度;(4)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P=4和P=ρgh的灵活应用,并把P=ρgh用来
8、解决柱形固体产生的压强,可使问题简单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