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879973
大小:25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3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画》评课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评王海燕张艳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小学今天,谢倩老师这节课上的是比较成功的,她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针对性强,符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整个目标的达成都是以学生自主、互助、探知为基础。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学时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给他们讲的应该
2、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应尽量多些。”《流动的画》这节课的设计正体现了这一点。《流动的画》是一篇颇有内涵的诗歌,它是通过作者在奔驰的火车里所看到的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为内容,用跳跃性的诗歌形式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妖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师抓住“流动”二字,把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定为重难点,定位是准确的。根据这一重难点,教学中采用了“自读、自看、自议、自悟”等教学方式。开课伊始,巧妙导入,出示火车飞驰的图片,引问:“我们乘坐这列火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是不是需要一名导游啊?”把学生一同带入了旅游情境
3、中来。并以选导游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展开想象,置身于火车之中,观看车窗外流动的画面,正是本课的重难点。因此合二为一,作为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然后学生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作者在车窗外看到了什么,找出“小河、山腰、汽车、路边、水库、山坡”这几处景色的美,并以学生上讲台贴词条和学生展示自己课前预习时所画的诗句美图的方式强化记忆效果。然后,教师通过三个小环节的预设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为学生播放教师自己拍摄的高铁经过时飞驰的视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流动的画面”。视频资料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4、,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讨论:“流动的画面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流动的?”因为有了前面的视频做铺垫,问题难度降低,学生讨论的兴高采烈,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想法。接下来教师以奖励的方式,自然而然和学生一起进入了第(三)个放松环节——一起欣赏教师自制的电子相册《美丽大自然》,学生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时地发出赞叹的声音。后来,学生从老师的问题“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回过神来,都谈到了祖国山河美丽如画。最后,为了攻克难点,升华主题,谢老师更是想法独到,
5、设置了最终评选活动,同时也做到了首尾呼应,抓住了开课时的引线“我要当导游”,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设计了:1、抢答题,引导学生回答“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学生明白了,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2、出示老师编写的“家乡导游词”,评选出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3、欣赏“公益漫画图片”,启发学生当堂完成口头“看图说话”。夸张的漫画背后,隐藏着机密,学生都想一吐为快,道出此中玄机,争相恐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经过次次PK,选出了名副其实的“小导游”,同时也起到了攻克难点,升华主题“
6、懂得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作用。结课前,学生一起宣誓,激发了爱国情感。教师通过“评选小导游”,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随后学生自己悟出“什么是流动的画”,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家可以看到,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自如,学生有读有思,大家亲自动口、动脑,始终课堂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人文气息。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多方位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
7、不同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以上观点,又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谢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她融进了多媒体的“声、光、色”,使它们成为一体,把书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起到了学习成效。例如:“流动的画”,何谓“流动”?学生很难体会,教师通过自己拍摄的高铁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都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置身于情境
8、中,学生发现,火车飞驰,车窗外不断后退、变化的画面就是“流动的画”了。我认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表达、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本节课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训练。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的阅读训练,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等等,都应该以学生充分阅读为前提。本节课教师把——“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特别是初读感知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谢老师只是在导法上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真正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