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28470
大小:445.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3-01
《病理生理学课件-发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发热(Fever)一、概述发热可见于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流感、痢疾、出血热、疟疾、结核等等)、炎症性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等等)。热型:观察患者体温升降的速度、幅度、高温持续时间,绘制成体温曲线。在一定时间内的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热型(1)(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高热达数天或数周。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2(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温度超过2℃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肝脓肿。(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
2、回归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即规律性相互交替,见于何杰金氏病。(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如此反复多久,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可循,见于结核病,瘤性发热,流感。发热=?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剧烈运动、月经前期、精神紧张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调定点水平。散热障碍:先天性汗腺缺乏,产热:甲亢过热(hyperthermia):体温调节的机构发生了障碍,机体不能将体温调定到与SP相适应的水平。属于被动性体温升
3、高。发热的定义:发热(Fever)——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时的病理过程称为发热。二、发热的病因与机制(病因学)(二)发热激活物(febrileactivator):凡能激活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物质,包括体内、外的一些物质。(一)致热原(Pyrogen):凡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内致热原:外致热原:发热激活物(体内,体外)发热激活物体内产物外致热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非传染性致炎刺激物类固醇外致热原1.细菌:(1)G-性菌:大肠杆菌(E.Col
4、i)、志贺氏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内毒素(endotoxin,ET):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O—抗原多糖侧链核心多糖脂质A(LipidA):致热的主要成分(2)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等外毒素:(金葡菌—TSST—1)(葡萄球菌—肠毒素)(A型链球菌—红疹毒素)肽聚糖:细胞壁骨架桥,类似LPS(3)分支杆菌:结核杆菌:肽聚糖,多糖,蛋白质2.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全病毒体和血细胞凝集素(haemagglutinin)致热3.真菌:白色念球菌、新型隐球菌、孢子菌全菌体及荚膜多糖和蛋白质致热4.螺
5、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等溶血毒素、细胞毒因子和外毒素致热5.疟原虫:裂殖子和代谢产物致热感染性(传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体内产物1.Ag-Ab复合物(2)纯化的BSA→家兔(Ab)→+BSA(Ag)→发热(3)纯化BSA→家兔(Ab)→+BSA(Ag)→取家兔的血清→另一正常家兔→发热(1)纯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家兔→不发热3。类固醇代谢产物:睾丸酮—本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2.非传染性致炎刺激物:硅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炎性渗出物组织坏死(三)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
6、,EP)——体内某些细胞被发热激活物激活后产生的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的致热性细胞因子。1.内生致热原的种类:(1)白细胞介素-1: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及肿瘤细胞等合成与释放的多肽类物质。不耐热,70℃,3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呈双峰热(2h后/2~4h后)。(2)肿瘤坏死因子(TNF):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可抑制肿瘤生长,并有致热作用。呈双峰热(1h后/3~4h后)。不耐热,70℃,30min失活;可被环加氧酶抑制剂布洛芬阻断。(3)干扰素(IFN):在病毒等因素作用时,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
7、低分子量的抗病毒抗肿瘤的糖蛋白,有多种亞型,与致热作用有关的是IFN,IFN,呈单峰热(2h后)。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4)白细胞介素-6:这是近几年才发现的EP,它由单核、成纤维和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184个氨基酸组成,ET,IL—1,TNF等可诱生,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动物发热时,其CSF中IL—6。(5)其它: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MIP-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白细胞介素-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