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07工业工程背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经济周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加速原理认为,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其根源就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投资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反过来又使得投资加速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反之,则经济萧条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调节国民收入流量国民经济膨胀时,政府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国民经济萧条时,政府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货币政策公开业务市场在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入
2、市场,促使利息率下降在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使货币回笼,促使利息率上升贴现率政策萧条时期,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增加投资;膨胀时期,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削弱投资改变准备率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息率萧条时期,降低准备率能增加货币供给;膨胀时期,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供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姚枝仲与何帆撰文指出,2010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开始上涨,并可能出现逐级走高的趋势,全年CPI增长率将维持在2.9%的水平,但到四季度,CPI增长率将上升到4.8%,通胀压力将卷土重来.社科院李雪松财政部汪义达国家信息中心发言人中国人民银行王毅国家税务局发言人发
3、改委周宏伟香港经济顾问高校代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党组书记、副所长高培勇社科院22日在“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上发布的报告调高了对今年全年GDP和CPI增速的预测。其中,GDP增速由去年末预测的9.1%调至9.9%,CPI增速则由2.1%调至3.5%。基于经济高增速和较温和的物价形势,报告总的判断是,今年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可能性最大。GDP增长或许“前高后低”此外,报告还预计,今年全年进口和出口都将实现一定的增长,分别达到18.7%和15.5%,全年外贸顺差达194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介绍,调高GDP的增速,是基于
4、对今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调高。“从上述因素看,今年中国的通胀预期将有所上升。但是CPI上涨率仍处于温和可控的范围,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李雪松称。通胀温和可控报告预计,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投资品价格上涨3.5%。李雪松称:“今年二、三季度,CPI上涨率可能将高于一、四季度,全年呈两端低于中间的倒‘U’形走势。”李雪松介绍,今年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包括国际输入因素、农业生产因素、人工成本因素、价格改革因素、国内信贷因素以及价格翘尾因素。不能过早退出刺激性政策李雪松说,尽管今年通胀将处于温和可控的状态,但如果
5、着眼于防止通胀压力的进一步上升以及防止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则需要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报告建议,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今年应着力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报告还建议,为防止明年出现后续偏热或资产价格泡沫压力,则中国必须提高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并做好今后两年刺激性政策逐步淡出的预案。“相对于去年一季度的经济低谷而言,目前中国民间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但世界经济及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还较为脆弱,因此今年我国不能过早退出刺激性政策。”李雪松说汪义达认为,虽然一季度的数据显示,经济持续了继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并且经济增幅逐步加快的势头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6、但是具体分析主要数据,如果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8年比,经济也只是出现一种恢复性增长。”汪义达分析称,从总量上看,一季度GDP同比增幅为11.9%,但如果以2008年为基数,一季度GDP也只是9%左右,工业增加值12%左右,消费15%左右汪义达说,今年的整个宏观调控还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但要根据经济出现的一些变化,特别是结构性的一些变化进行微调,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汪义达表示,财政数据同样如此,一季财政收入增速高达34%,但也是“除了经济恢复外的因素外,基数效应更明显,因为去年一季度财政收入下降了8.3%”。因此财政收入呈现出的更多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一是工业生产扩张
7、的趋势明显,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11个分项指数全部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均超过55%,制造业积压工作量增速明显;从业人员指数达到52.1%,用工规模出现实质增长。二是微观主体经营状况好转,2010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67.4亿元,同比大幅上涨119.7%,较2008年同期也上涨39.8%。投资迅速增长导致产能急剧扩张,产能过剩风险逐步加剧。受前期高投资的影响,重工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