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03059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沟通也要讲质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武汉市堤角中学姓名:罗丹学科:信息技术评选种类:优秀教学论文沟通也要讲效益——师生交流在新形式下的思考【摘要】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进行高质量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的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关键词】沟通质量心灵关系教育效果潜力疏导师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有意无意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师生关系必然僵化,教师虽有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甚至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
2、生抵触情绪。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学生却毫无兴趣,教师常常面临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甚至直接的抗拒。相当一部分师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长时间在互相埋怨,互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继而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最终共同对教育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认为自己已长大,渴望摆脱束缚,既不愿主动向老师吐露,又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而当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帮助。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学生感到无助而上网、厌学、离校出走、早恋、缺乏自信等现象。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
3、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进行高质量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潜意识里常本着:我是对的,我知道的比学生你多,我是在教学生你。故而,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希望学生变得“听话”、顺从、依赖和沉默。这些沟通违背教育本身的初衷。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的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不是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单纯的服从性。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环境?在与学
4、生的沟通中能否一贯理性地把握一些利于学生思想转化的原则,比如平等、尊重?是否对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进沟通的方式?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就可能无意识地伤害了一些学生。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善于了解。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特长1等,实际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适不适应新环境、学习是否跟得上、兴趣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
5、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 (二)面对现实。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明确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孩子的某些过激行为不是病态的,而是正常的表现;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是在11岁左右到19岁左右这段时间,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身体发育快,人体各器官发育
6、逐渐趋向成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等等。这时学生往往有着许多憧憬和期待,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教师是学生这一特定时期的教育引导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不压制,正确疏导。(三)爱心感化。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
7、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起到较好的帮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