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8741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作业孩子撒谎的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撒谎了怎么办?我家养的花开了,有这么大哦!” “我家的花有脸盆那么大。” “我家的花比脸盆还大!” 几个小朋友连比划带说地聊天,都挥舞着两个小胳膊说自己家的花到底有多大,胳膊都快不够使了。 谁也不会觉得这几个小朋友在撒谎吧,明显这些孩子想象力爆棚,竞争之心爆棚。 一提到小孩撒谎,我们更多地想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啊!怎么变成这样了!谁干的!是你吗?” 孩子:“不是我……” 家长:“撒谎!” 孩子会撒谎,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了,认知水平发展了,更聪明了。 撒谎至少说明孩子情商高,甚至情商、智商都高
2、。 想想孩子为什么撒谎。 因为干了“坏事”怕爸爸妈妈生气,怕爸爸妈妈说自己,因为内疚,比如弄坏了什么东西。 因为要对某件事保密,需要隐私,比如偷偷藏起来糖果,藏起别人给的好吃的…… 因为要引起注意,比如夸大自己的某些行为,或者夸大别人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小小谎言没什么危害性,甚至还会因这些小谎言觉得孩子很可爱。但是如果孩子不小心养成了撒谎的习惯,以后再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天天吃完水果,把盘子拿到厨房,放到水池里,又拿了出来。 “妈妈,我吃完了,给。” 妈妈:“嗯,洗完碗再去玩。” “我洗
3、完了。”说着天天就溜走了。 明明就没洗啊!妈妈气坏了,这孩子居然知道用撒谎来逃避责任! 天天跑到外面玩,把鞋子脱了一扔,光着脚到处跑。妈妈喊他:“天天,把鞋捡起来。你不要了吗?” “那不是我的鞋!” 妈妈把天天抓住,俩人僵持了好久,天天一口咬定:“那不是我的鞋!我才不捡!”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认知水平低,说一些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谎言(夸张、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大一些了,明白是非后,孩子最初的谎言就都多来自恐惧——害怕家长的反应。 天天的爸爸和爷爷脾气都非常暴躁,要是天天犯了什么错——包括一些不是错的
4、错,比如不小心打破碗——这俩人肯定暴跳如雷地呵斥天天一顿。天天很怕,不喜欢这样。 天天偶然间听到妈妈和爷爷间的对话:“小刘(天天妈妈),这些是你的东西吗?” “不是啊,好像是天天爸爸的。” “哦。乱扔东西也不知道收拾!都这么大人了!” 爷爷走后,妈妈迅速地把东西收走了,其实那些都是妈妈的东西。 原来可以这样啊!聪明的天天马上学会了。于是,为了躲开惩罚,第一次撒谎成功后,天天越来越多地撒起谎来。撒谎给天天带来了好处,撒谎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当撒谎形成习惯后,不管对方是谁,天天都撒谎。天天也变得比以前更加淘气、
5、大胆,因为他知道撒谎可以让他逃脱责任。 心理学小知识: 研究发现,说谎的孩子多来源于说谎的原生家庭。孩子无意中从家长的言行中学习到这种社交模式,并学以致用。 要想让孩子改掉撒谎的毛病,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不撒谎,不跟孩子撒谎,不在孩子的事情上撒谎。4岁以前的孩子大多还没有很明显的道德观成形,对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撒谎行为主要以纠正为主。当孩子撒谎时,不要斥责,也不能轻描淡写,不能让孩子觉得撒个谎无所谓,更不能让孩子感到受到鼓励(“我家宝贝儿太聪明啦!”),而要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觉得说
6、实话会倒霉,说谎话才能过关。然后再通过看绘本、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孩子都是很单纯的,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成为让人喜爱的好孩子。 行为矫正的方法: 规则——忽视不好的行为,夸奖、强化好的行为。期望效应,多肯定孩子好的一面。 规则——你越不想让孩子怎么样,就越不要说出来。不给孩子贴标签。 规则——言传身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教育方式,用你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孩子。 经常和“撒谎”一起出现的是“偷东西” 棒棒妈妈和京京妈妈住同一楼,彼此熟识。棒棒妈妈经常邀请4岁的京京去她家陪3岁的棒棒玩耍。
7、棒棒家有很多橡皮恐龙,大多都缺胳膊少腿。棒棒妈妈说,棒棒老是弄坏弄丢小恐龙,总得给他买新的。所以,京京陪棒棒玩的时候,在棒棒房间的角落和玩具堆中发现好多一模一样的小恐龙,比如,蓝色的三角龙、黄色的三角龙。于是,京京“顺理成章”地从这些小恐龙当中挑选了个比较完整的,塞到自己的裤兜里。京京完全没意识到这是偷,只是认为:“他有好多一样的恐龙,他会觉得是自己不小心弄丢了的,那我捡走了也没关系吧?”之后,每次去棒棒家玩,京京都要“偷走”一个重样的恐龙,把它拿回家收到自己的玩具柜里,直到被爸爸妈妈发现。 “这是哪来的?” “
8、这是我的。”京京说 “明明就不是你的!”爸爸妈妈很生气,认为孩子在说谎,但孩子说的是实话,她认为这就是自己的。 “谁给你的?” “棒棒妈妈给的。”又撒谎!家长更生气了,但孩子说的还是实话,她觉得棒棒妈妈肯定不会介意送给她这些“理应丢失的东西”。 据研究,几乎没有人在小时候没“偷”过东西。 小孩子的道德观和智力一样,也是逐渐发展的。儿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