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52338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充满个性的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充满个性的阅读教学——听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2004-02-23 作者(来源):[暂无]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前不久在西子湖畔,我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次阅读观摩课。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阅读教学中,让教学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沟通联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他善于营造
2、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间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课始,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吗?我姓什么? 生:您姓于。 师:哪个“于”?谁来猜猜? 生:“干”字加个钩,干部的“干”。 师:哦,干部鱼,当干部的姓于。(学生笑) 师: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吗? 生:江苏徐州。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我们上课发言要注意听,会听。我教
3、语文,教五(1)班的语文,正是教你们。好,现在上课。同学们好! 生:(声音十分响亮)老师好! 师:真好,真不愧是娃哈哈小学的学生!相信你们读课文一定好,一定读得笑哈哈!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的存在是无疑的。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感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标指出
4、,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于老师的课从情入手,激情飞扬,真可谓一个“情”字了得!他曾经说过,有情有趣是教育,没有情趣的教学是苍白的,是空架子,不能打动人、感染人、陶冶人,是一个空壳。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学生第一次自由朗读课
5、文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一字一句地读。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什么滋味?什么样感受?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很不平静。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可惜。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很悲哀。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沉重。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气愤。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十分憎恨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 师:除了恨帝国主义,还恨别的吗?还恨谁? 生:我还恨清政府,他们让帝国主义毁灭了圆明园。 在整体感知的阶段,于老师没有提出
6、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什么滋味?什么样感受?”,看似平白的一问,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情感联系起来。 师:我还注意观察同学们说话时的各种表情,说明大家读这课文心情之复杂。每个同学都告诉我心里不是滋味。恨谁?恨英法联军,恨满清政府。那么,你读了哪一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生:我读了第五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段,把你们的恨
7、在脸上读出来。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师:我发现大家的表情饱含愤怒。谁愿意站起来把对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恨读出来? …… 师:让我们记住这恨,记住侵略者的罪行。同学们各人读各人的,读出你心中的恨。 生自由读,师帮助个别学生。 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让你恨?让你愤怒?让你难受?让你压抑?同学们再认真读读二、三、四自然段,默读后,用一句话来告诉我。拿出笔,一边读一边思考,静心读书,字字入目。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生默读,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和在书上批注的学生。
8、 …… 师:请大家告诉我哪一段写圆明园建筑宏伟? 生:二、三段。 师:请大家读一读,圆明园的建筑怎样宏伟? 生自由读二、三段。 师: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至今还完好地保存,你现在有什么心情?你就用这种心情再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如果圆明园完好无损地保存,那当中的美丽景致。 生饱含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多好!好象圆明园就在眼前。圆明园建筑这么宏伟,想象那么奇特,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让我们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