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874056
大小:489.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03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3仁者爱人仁义礼智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仁义礼智【画面描述】 现代都市社会的背景下,一双手臂捧出写有“陌生人”字样和微笑神情的一颗大大的爱心,对方拿着带有问号的放大镜,用吃惊的眼神满脸疑惑地看着,身体还本能地后仰。【寓意点评】 增强互信,利人利己,营造和谐社会。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孙以出之(“孙”同“逊”)(2)君子义以为上(“上”同“尚”,尊尚)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形容词作名词,捣乱的事情)(2)旷安宅而弗居(使动用法,使……旷)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察于人伦古义:
2、人之常情。今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关系以及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仁,人之安宅也(判断句)译文: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2)义,人之正路也(判断句)译文: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3)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状语后置)译文:不按礼的要求动员百姓,是不够好的。(4)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状语后置)译文:舜了解万物的道理对人类的常情了解。(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省略句)译文: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窘困中。(6)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省略句)译文:自己抛弃自己的人,
3、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何谓“仁”?仁者,人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
4、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
5、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本板块所选章节的主要内容是:10.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11.孔子“智者”和“仁者”的内涵。12.成为君子的途径和方法。13.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辩证关系。14.论述了“勇”和“义”的辩证关系。15.“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16.“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情。17.君子和小人的区别。1.你是怎样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到处流动,所以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如果思想意识不活动,就好像死水一潭,也就谈不上有智
7、慧了。而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宁静而有涵养,不易冲动发怒,所以寿命就要长一些。2.第十二章中,孔子认为成为君子应有怎样的特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成为君子应有的特质: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朱熹解释说:“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3.结合第十三、十四两章,指出孔子说明了“仁”、“义”、“礼”三者有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