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

ID:48123727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参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先贤论志,心平气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语录体的《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也是《论语》中的名篇。《侍坐》记叙了孔子与四个弟子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生动鲜明地展示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人生态度。一、内容梳理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志。孔子先指出学生们常说“不吾知也。”然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启发弟子们各言其志,明确了这次谈话的中心。当然,孔子并没有一开场

2、直接让学生们言志,而是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无以也”,解除了师道尊严的压迫,创设了一个平等、宽松的言语环境,鼓励学生说真话、述真志。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12段):四子述志。在“如或知尔”这一条件的激发之下,子路“率尔”而对,慷慨陈词,提出可以将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下的“千乘之国”在短时间内治理得国家强盛,人民知礼。“率尔”一词说明子路平时即心怀大志,但同时其直率、粗犷、鲁莽的性格也跃然纸上。孔子“哂之”,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冉有和公西华是在孔子点名之后才发表自己的想法的,他们两人所说同样是诸侯邦国之事,但态度要谦虚谨慎得多。冉求只设想

3、治理“方六七十”,甚或是“五六十”的小国,能使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恐怕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还要另请高明。相比子路的“有勇”、“知方”要谦虚谨慎得多。而公西华只愿做“小相”,并首先声明“非曰能之,愿学焉”,态度极其谦和平易。两位弟子在言志之时,孔子只是静静的倾听,并没有当场表态。最后述志的曾皙显得与众不同,在同学们述志的时候,曾皙是边鼓瑟边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想象其神态悠闲,气度潇洒,暗示了曾皙所言之志异于前三位。一“舍”一“作”虽然无声,却无声胜有声,表现了曾皙洒脱、知礼而自信的特点,“异乎二子者之撰”说明虽在鼓瑟,而三子之志已

4、经听清,并对照自己之志作了思考,可见聪颖善学。在孔子“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的亲切鼓励下,曾子用诗意的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理想和志趣:“莫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却引起了孔子无限的慨叹:“吾与点也。”第三部分(第13段至全文结束):孔子评志。谈话结束之后,曾皙走在后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子何哂由也?”于是孔子对这个好学善思的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仨不过是各言其志,没什么不行的。只是子路既说以礼治国,要教导百姓“知方”,自己倒这么出言不谦

5、虚,本身就不合礼的要求,所以不禁微笑。而另两位虽谦虚得多,其实志向并不小,言外有“大志未必要出以狂言”之意。二、内容探究1.孔子为何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对孔子之所以赞成点,后世颇有争议,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③“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

6、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④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以上说法,各有所侧重。①②种说法是从积极的方面理解,而且有因果联系,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缩影,与孔子的“为国以礼”的思想相符,也与孔子期望的“风清俗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相符,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许。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7、”这个“尧舜气象”正是尧舜之治下的社会风貌,肯定了孔子“与点”的积极意义。第③种说法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的主张是消极避世的,符合孔子当时的心态。《侍坐》是孔子晚年与弟子的一段对话。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十四年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是处处碰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受了很多的打击与挫折,甚至被讥为“丧家之犬”,难免有一些消极的思想,而曾皙描写的逍遥自在、轻松愉悦的隐士生活正好符合了他当时恬退避世的思想。另外,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言..虽有骄谦之分,却无本质之别,都志在为政

8、。孔子也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而曾皙自称“异乎三子者之撰”,可见曾皙之志不在为政,而在一种隐逸逍遥的生活,孔子的“喟然”、“与点”当然就是对这种生活的一种向往。这种思想与他“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