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95765
大小:2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24
《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于钟凌作者简介:于钟凌(1972—),男,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西 柳州 545007)[摘要]: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创新,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式实效性按照党中央关于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决策和部署,2006年
2、秋季在全国高校新生中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这门课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设这门课程是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摸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推进本课程改革的关键。一、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
3、方式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勿庸讳言,目前该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一种简单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运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各种美德、品格和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忽略了人性化特征,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盲从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的习惯和学风。2.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教学。在“基础”课教学过程
4、中,一些老师片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轻视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指导,导致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与“行”的不统一。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缺乏灵活性、趣味性。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缺乏兴趣,教学互动性较差。4.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基础”课作为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解除同学们在思想上的困惑,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
5、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道德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基础”课的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结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做人”与“做事”教育的有机统一,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中自觉授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接受理想信念和法律思想的教育,从而把“基础”课育人的功能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1、讲授与学生讨论、辩论相结合。课
6、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目前,“基础”课普遍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不直观、大班上课等问题。用大班授课这种教学形式虽节约教学成本,但学生参与性差,只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限制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在采用讲授方法的同时,应当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开放式学习,养成学生积极参与团体讨论、对话、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分享不同的经验价值,进而开启学生多维思考模式。在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教师及时引导,可使其发现自己观点的局限和不足,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身上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有针
7、对性。教师在点评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力求画龙点睛,真正达到教学目的。2、注重案例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生道德教育,还是进行系统全面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案例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新教材对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意选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并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案例,兼顾修身与守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还应选择一些非常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使学生明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在教学中应从课程总学时中划出部分学时开设案例分析课,将案例及思考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备而来,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从中会发现许多新的思想和深层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