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

ID:47411235

大小:9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8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_第1页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_第2页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_第3页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_第4页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净土或问讲记 17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悬异。然则观想忆念二门,修各不等。其所感相,同耶异耶?问:众行门中说到,种种修行在发心、见解、修行等上有大小差别,有理修、事修等的深浅差异,由此所感的往生境界相也相差悬殊。那么观想和忆念两门也有各种修的差别,所感的往生相相同还是不同呢?答曰:皆不同也。故永明曰:九品往生,事非一等。或游化国,见佛应身。或生报土,见佛真体。或一夕,而便登上地。或经劫,而方证小乘。或利根钝根。或定意散意。或道悟迟速,而机器不同。或花开早晚,而时限有异。又慈云曰:虽分九品,犹是略分。若更细分,亦应无量。回答:观想和忆念门,由于修

2、的因缘有异,往生的果报自然有差别。所以永明禅师说:九品往生在事相上并非一律齐等,而是有千差万别。有的往生后游于化国,见佛应身,有的生于报土,见佛真体。有的一晚就登地了,有的经劫才证小乘。而且,往生者有利根钝根、定心散心等的差别。有的悟道快,有的悟道慢,这也是由于根器不同所导致的。莲花开也有早有晚,在时间上也有差异。慈云忏主也说:往生虽然分成九品,但这还只是略分,如果要细分,也应该有无量品类。净土或问讲记 17问曰:极乐只是同居,本非实报。何谓或生报土,见佛真体耶?禅上人又问:极乐只是同居土,而不是实报土,怎么说“或生报土,见佛真体”呢?答曰:你将谓同居之外,别有实报耶?当知三

3、土,不离同居。特身境受用,递递不相同耳。如经云: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古师曰:此实报身也。回答:你认为在同居土之外别有实报土吗?要知道,方便、实报、寂光三土不离同居,只是往生圣贤的色身、境界、受用等有一层一层的差别。如经中所说: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从前的法师说:这就是实报身。又霅川曰:极乐国土,四土不同,岂但极乐为然。荆溪云:直观此土,四土具足。如当时华严海会,不离逝多林。而诸大声闻,不知不见,即此类也。再者霅川净土或问讲记 17说道:极乐国土有上下不等的四种土。在极乐一土中已经具足四土,有上下不同的境界。不但极乐世界是这样,荆溪说:直接观

4、察此土也是具足四土的。就像当时华严海会并没有离开逝多林,在世人看来只是一片树林,在清净者看来却是华严海会胜妙的境界,而这种境界,诸大声闻都不知不见,是像这种情况。又好比在此土五台山是文殊刹土,天台山、雁荡山有百千罗汉等。像这样,在此土也具足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土。问曰:既云此土四土具足。只消就此展转修行,反欲舍此而生彼国,何耶?禅上人又问:既然说此土具足四土,那只要在这里辗转修行,就能一层一层地证入上三土,最终彻证寂光而成佛,为什么反而舍离此土而求生彼国呢?这是什么缘故?答曰:此方虽具四土,奈何秽业难除。夫欲舍秽取净,势须彼国求生。回答:虽然此土彼土都本具四土,然而在开

5、发的因缘上还是有很大差异。此土主要是因为秽业很难除尽,所以,虽具上三土却也难以显发。而彼土由于顺缘具足,有佛的大威神力加被,一往生就能止息惑业,现前净土。而且念念不退,能够迅速证得报土、法性土等。所以,为了舍秽取净,势必要求生彼国。四明云:此土浊重,十信方出苦轮。彼土境胜,九品悉阶不退。岂不闻大通佛世,受教之徒。已经尘点劫来,尚在声闻之地。皆因退转,故涉长时。如身子已证六心,犹自退落五道,况悠悠修行者乎。净土或问讲记 17四明尊者说:此土五浊深重,到了十信位才能超出苦轮;而彼土境缘殊胜,得了九品的哪一品都高登不退。(这就是由缘起一分来显示彼土因缘殊胜。因此,以往生能迅速证得本

6、性,证入净土,从缘起一分来说要坚决求生。)有关此土困难的情况,举例来说,譬如在大通佛的时期,当时在娑婆教化的徒众,经过尘点劫以来还在声闻地。这都是因为有退转,所以经历很长时间也难高登圣位。又好比身子舍利弗已经证得六心地位,自己还会因退缘而退落到五道中,难以证果,何况悠悠修行者呢?一退下去,不知道多少劫才能得道。盖由此土,多值退缘。故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若生极乐,藉彼胜缘。博地凡夫,便皆不退。以是之故,求生彼国也。总的是因为这个世界非常浊恶,充满了退缘,处处使人退堕,因此成道很难。经中说:鱼子、庵罗花和菩萨初发心,这三种事情因上非常多,而结果却极

7、其少。所以,在此土修行败广成稀,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如果能求生极乐世界,借彼土殊胜境缘的增上缘力,博地凡夫就能很快登不退地。以此缘故,我们应当一心求生极乐世界。问曰:同居净土,其类甚多。今偏指极乐,而又偏赞其境胜缘胜,何耶?净土或问讲记 17到这里禅上人不免有疑惑:同居净土种类特别多,十方刹土无量无数,现在偏指极乐世界,又偏偏赞叹它境界胜、因缘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属于事实?如果是事实,那偏指、偏赞当然是对的,而且也应当为自己选择一个最好的同居净土。因此一定要辨明,这到底是出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