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ID:46920990

大小:4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30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1页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2页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3页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4页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3.4.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学校:临清第三高级中学科:语文编写人:王磊审稿人:《烛之武退秦师》一、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第4板块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

2、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本文烛之武的话虽系外交辞令,但说得透彻在理,实事求是,层层深入,简明得体,令人信服。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是不一样的。《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

3、字的准确识别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四、学情分析[来源:Zxxk.Com]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有些

4、学生对文言文当中的一些简单句式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比较简单的词类活用等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但一些词类的用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例句给予直观的认识。五、教学方法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六、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5、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以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计导入。老师提出疑问“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来源:学科网]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

6、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点拨:本文着重描绘的人物就是烛之武,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因此把握烛之武的劝说特点对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

7、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2赏析:这段说辞,只有125字,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然后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再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二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

8、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唯君图之”)。这段说辞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