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夏腾坤

毕业论文夏腾坤

ID:46849193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毕业论文夏腾坤_第1页
毕业论文夏腾坤_第2页
毕业论文夏腾坤_第3页
毕业论文夏腾坤_第4页
毕业论文夏腾坤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夏腾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类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构建作者:夏腾坤指导老师:孔学军(安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庆246011)摘要:分析了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新世纪对高索质化工人才的要求,指出为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对该专业化工类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等进行相应的构建是必要的,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时,应注意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特色性,开放性、前瞻性”的原则,提出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的基木思路。关键词: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构建;1、引言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化学化工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高等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创新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树立素质是前提,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体现索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符合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优秀的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的人才素质要求2.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化学工业已从传统的原料工业转变为

3、一个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生物技术、催化技术、新能源、新资源开发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工业。化学工程已经渗透到工程学科的各个领域,不仅形成了诸多化学工程基本分支学科,而且也形成了诸多化学工程的应用学科,诸如环境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海洋化学工程、宇宙化学工程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化工本科教育要不断的扩大视野;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愈來愈广泛,专业界限更加淡化,根据AIChE2001年的统计,化工专业毕业生在传统的化工、石化以及设计、建造行业就业的只占28.9%,而在高科技与新兴

4、工业,如电子、能源、生物等就业的占40.9%,故有学者认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成为通用的过程工程专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最密切相关的工程专业。2.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现代化学工业的特征及社会对化工人才需求的趋势看,应用型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化学化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适应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坏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该对学生提出如下基木要求:①树立

5、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索养,能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②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③掌握化学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④具有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⑤了解化学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⑦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化工类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构建原则目前,我国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

6、量。“⑵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总体目标应有利于21世纪大学生合理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贯彻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重组原则。化工基础体系包括:化工热力学。⑸、化工原理釘]、化学反应工程小“、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针对化学化工类各本科专业课程休系和实践教学休系设置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坚持高等教育发展观,遵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特色性,开放性、前瞻性”的原

7、则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构建。(一)宽口径、厚基础宽口径、厚基础是通识教育对课程休系建设的要求。“宽口径”是指课程设置要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专业、社会的适应能力;“厚基础”是指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育、加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购(二)强能力、重实践强能力、重实践是指课程和实践体系设置必须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建立以培养能力为基点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才具有更强创造性的适应能力。[12](三)高素质高素质是指课程和实验体系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