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方祈雨考述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

ID:46801736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8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_第1页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_第2页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_第3页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_第4页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官方祈雨考述2013-08-2910:58:42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34卷第1期 郭宏珍祈雨是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为历来的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官方祈雨尤其是王室的雩祀与王朝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祈雨的本质是原始信仰,通过宏伟的祭坛、丰盛的祭品、壮观的舞乐、殷切的祈祷以及肃穆的氛围等一系列仪式化的符号和象征行为,祭祀天帝及相关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此而言,不管是百姓的祭祀行为,还是官吏的祈祷活动,或者是国家的宏大典礼;也不管是成汤祈祷于桑林,还是周代的女巫帅舞,或是董仲舒繁杂和系统的祭仪,其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

2、原型;由民众的祭到官吏的祈再到统治者的礼,其基本要素和理念都是互通的,具有共同的溯源和发展过程。一、古代官方祈雨的不同形式  关于古代官方祈雨的最早记载是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它反映了殷王室祈雨活动:“帝及今四月命雨□贞:帝弗其及今四月命雨。”[1]“甲子卜,其求雨于东方。”[2]此后,祈雨始终与农业社会王朝的命运相始终,并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发展为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祈雨文化。根据旱灾发生的地点、规模和祈雨组织与参与者的身份,古代官方的祈雨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并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神灵祈祀。  第一,地方官吏主持的祈雨。古代的郡县官吏每年要及时上报郡况县情

3、,其中包括雨水的多寡状况,在可能发生旱灾而耽误农物耕种和成长的情况下,要按照指令和规定祈雨。《礼记·月令》:“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汉代“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郡县各扫除社稷”[3]。一般而言,地方郡县祈雨是因时而宜相机进行的,在特殊情况下,例如郡县大旱引起了中央注意,则由皇帝下诏举行。后汉孝顺帝阳嘉三年(134年),河南、三辅大旱,“下司隶、河南祷祀河神、名山、大泽。”[3]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久旱不雨,下诏令“诸旱处广加祈请”[4]。宋宁宗“以旱命诸路州县祷雨”[5]。  郡县祈雨的对象通常是属境内名山、大渎以及风伯、雨师等

4、自然神灵及社庙、先贤祠庙、佛寺道观等。山林川泽是雨水的涵源地,社稷先人可以为祈雨提供神力。“山川百原,能兴云致雨者也。众水所出为百原,必先祭其本。”[6]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天旱无雨,下诏各州郡在辖界内洒扫祭祀大小神明。北周于翼任安州总管期间曾派员祀祭白兆山祈雨。宋代射洪令张士逊“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又“祷欧阳太守庙”[5]。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赴任陕西行台中丞,其时关中大旱,他“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及到官,复祷于社坛。”[7]  以农为本,为百谷祈甘雨是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常常与其政绩、考核密切联系,“祷雨辄应”、“祷雨即沛”、“竭

5、诚祷雨”等评述可能会写入其任职履历,所以他们都会竭力而为,甚至会因为意外或获病而死亡。唐代咸通年间,江阳县大旱,县令“以身祷雨赴水死。”[8]宋孝宗年间,知衢州王悦“以盛暑祷雨、蔬食减膳、忧勤致疾而死。”[5]清光绪八年(1882年),扬州知府何金寿“祷雨中暍,病卒。”[9]清嘉庆年间方履篯为令闽中,“会旱,祷雨烈日中,体丰硕,中暑卒。”[9]相反,历史上也有一些贻笑史册的极端事例。北魏奚康生任相州刺史,天旱到西门豹祠祈雨,“不获,令吏取豹舌”[10];南安王元桢入邺城,“祈雨于群神”而未获,怒而鞭打石虎之偶像以泄愤。北齐文宣帝因“祈雨不应,毁西门豹祠,掘其冢。”[1

6、1]洪武二年(1369年)松陵天旱,“太守陈府公初下车,首诣瞿昙祠求雨,十日不降,守怒,欲焚昙象。”[12]  郡县祈雨的主要内容是祈祷,同时,由于祈雨也动员全郡县百姓参与,即所谓的家人“祠户”、“祠灶”、“祠中溜”、“祠门”、“祠井”,因此也包含了祭祀等民俗文化意义;另外,即使是官吏的祈祷,也不排除部分祭仪的存在,如社祭、四方祭、门祭、市祭、山泉祭、桥道祭和报祭等[3]。可以说,郡县祈雨的基本特征是喻祈于祭。 第二,中央有司组织和主持的祈雨。古代中央有管理祭祀礼仪的专门机构,祈雨是其职责之一。按照礼制规定,西周有司祈雨的对象是山川等自然神灵和诸侯、百官、卿士等上公以

7、下的古圣先贤,如相传为共工之子、被后世祀为后土之神的句龙及土谷之神社稷等。汉代太常履行祈雨职责,唐代以后由礼部司管,祈祀对象也主要是岳镇海渎等自然神灵和社稷宗庙等祖先神灵;有时因受皇帝命令或委托,有司祈祀对象还扩展到天、地等大神,《汉旧仪》:“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3]金章宗“命有司祈雨”,望祀岳镇海渎于北郊。  有司之外,常见有宰臣、百官受命祈雨。汉代设“开三府请雨使者”参与相关祈雨事宜,还令“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3];汉武帝“令百官求雨”。后周太祖“分命群臣祷雨”;后梁太祖“宣宰臣各赴望祠祷雨”;宋太宗、神宗命群臣、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