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303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摘要】教师应该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关键词】更新观念课堂效率学习能力减轻负担【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3089(2015)06-0141-02课业负担过重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难题,长期困扰和阻碍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学生课业负担越重,效率越低;课业负担越轻,效率越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首要条件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主导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不可替代的主体。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靠重复强化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必然造成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降低,而且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耍求,转变角色,以生为木,最人限度地挖掘潜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主动采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真撰写教学设计、合理设计课堂作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
3、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牛■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采取四种方法:一要创设情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要趣题引入,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因素,以易于理解的趣题作引例,抓住学生注意力。三要联系生活,引入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四要巧妙设疑,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恰当设置疑问,让学住带着疑问进行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一要研究教材,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课程标准、学握教材内
4、容、学握教材重点、学握教材特点、学握教材疑点、学握教改信息。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原冇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学习兴趣、思想状态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三要研究教学环节,营造独立思考、口山探究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课堂作业。课堂练习是理解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阶梯式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使用。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第三梯度:设计具有思考性
5、和创造性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书本知识感性化,利于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效增大堂课容量,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使课堂更活泼、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终身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耍培养学生三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前看一看课本
6、,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查找丁具书作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提纲,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提高预习的效果。复习的习惯,针对不同复习阶段设计不同的复习要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结构。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并下载文件,独立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检索能力和调控能力。一是学会阅读,对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的文字或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从屮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二是学会思考,通过不同的课
7、型、题型,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的方法。三是学会检索,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去解决,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四是学会调控,教育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制定目标、采取措施,调整心态、控制行为,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教学屮,教师要确立学牛主体地位,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推进新课程》陈旭远2004.6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芳200
8、1.6屮国和平出版社[3]《新课程怎样教》吴效锋2005.4沈阳出版社[4]《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20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