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

ID:46745150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_第1页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_第2页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_第3页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_第4页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品,是携刻着人类智慧光芒自勺“活化石”,具有强烈的民间特性和地域色彩,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用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特殊文化遗产。其范围包括: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礼仪、民族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和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很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危机。合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优秀旅游

2、城市,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底蕴深厚。保护和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合肥市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探寻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总结具有合肥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一、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作为庐剧的发源地一合肥,为了保护和传承好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05年下半年以来,市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多次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普查工作。经过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共有238项。截止2013年我市共有其中“庐剧”、“巢湖民歌”“纸笺加工技艺”、“洋蛇灯”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火笔画”等11项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舉驴”等71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包家花船”等90项县区级“非遗”名录项目;全市共有86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11人,市级26人,县区级45人,同时,建立了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以及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资料档案。其涵盖了生产生活习俗、岁时节日、手工技艺、歌舞曲艺、游艺竞技等各个方面。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民族民间

4、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儿千年來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它值得我们珍惜、呵护。但是经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的同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部分项目甚至面临濒危的现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使其较Z有形的文化遗产在识别、保护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乂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也使其在历史变革与时代冲击吋比有形文物更加脆弱,比有形文物更容易消逝。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上的这种困难性和其本身的这种脆弱性,对它的保护和传承才显得更加的迫切。三、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

5、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口口相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技艺、民俗、传说因老人的离逝而失传,同吋,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不足,过度开发、破坏、毁灭文化资源原貌,致使出现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人而存、因人而广的局面,最终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逝与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缺乏管理人员及研究队伍致使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如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刘祝华及其弟子刘凯为代表的合肥“火笔画”最具合肥地方特色,是江淮地区流传甚广、极具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手工工艺,在题材、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并形成独自的流派,但是当今社会在不断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已渗透至各方

6、面,文化生活也呈多元化发展;一些民间艺人、技艺已不再受现代年青人的追捧,由于传承人缺失等多种因素,许多像“火笔画”这样极具历史价值的民间美术及其制作技艺目前已处于濒危失传的境地,亟待国家和社会加大力度抢救和保护。加Z专项经费不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及吋的记录、整理和保护,甚至一些已经记录和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面临损毁和再次流失的危险。四、结合合肥地域特色,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1)普查与保护同步推进,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基层普查队伍。合肥市每年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培训班,以基层文化干部专业技术继

7、续教育培训班为平台,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培训,培养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专业工作人员和骨干;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人员和“三老”(老干部、老教师、老艺人)的作用。按照“三不漏”(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门类)的要求,各县(区)及乡镇成立普查工作领导组,建立县、乡镇级普查网络,聘请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艺人等担任义务普查员,走村串户地访问调查,搜集第一手普查资料并建立健全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项冃档案;合肥市把普查与保护工作并举,如我市“庐剧”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市庐剧院在重新修订《合肥市庐剧艺术保护和发

8、展条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