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

ID:46733177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_第1页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_第2页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_第3页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_第4页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及策略摘要论述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生态学、经济学和灾害学基本原理,提出了防治林业生物灾害、维护森林健康的基本策略,以供参考。关键词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原理;策略1生态学原理1.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和稳态机制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命的生物群落和无生命的物理环境构成的能量转移、物质循环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其结构和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制约和完善,使得生态系统在遇到一定程度的外来干扰和压力吋,能通过其系统内各组分间的制约、转化、反馈和补偿等作用,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稳定状态,从而确保生态系统

2、的持续存在[1]。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控和稳态机制主要是通过其系统自身的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来实现的。在自然条件下,害虫种群对天敌种群起到正反馈调节作用,而天敌种群对害虫种群则起到负反馈调节作用。这样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害虫种群数量增大时,天敌种群就会随之增大,而天敌种群的增大,反过来又会引起害虫种群数量下降,从而使二者种群在数量上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2]o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是组分的多样性。•个系统中物种越多样,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越错综复杂,系统就越容易保持稳定。若在农林生态系统中栽培植物及品种单一化,会使系统组分单一,从而易导致有害生物大暴发

3、。二是干扰不能超过生态阈限。生态阈限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自我调控和稳态机制,抵御外部干扰,从而保持系统稳定性的最大复原调控能力和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会失去复原能力,导致系统崩溃瓦解。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就会使寄生性和捕食天敌大量死亡,常常导致系统失去稳定,进而导致害虫暴发。三是系统进化成熟。系统进化成熟后,才具有健全的反馈调控和多元重复等稳态机制。因此,在有害生物控制中要使农田生态系统保持成熟。1.2生物的环境限制因子原理一种生物耍在某种环境中生长和繁殖,首先必须从环境中摄取各种生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当某种或某些物质或能量因数量多少而限制了生物的

4、生长发育与繁殖时,这种物质或能量即称为生物生育的限制因子。一种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与繁荣,取决于多种环境条件或因子的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生物耐性限度的环境条件,都会成为该种或该群生物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限制因子往往可以被另一种限制因子替代。这意味着在分析和管理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过程中,应重点从对环境因子的耐性区限较窄的生物和数量变动较大的环境因子入手,找出限制因子,然后通过优化种群结构,引入对该系统内的环境因子耐性区限较宽的生物,并配以环境因子优化管理,提高受限环境因子的数量水平投入,克服限制因子,最终达到持续稳定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目的[3]。因

5、此,在有害生物控制中还耍遵循和运用生物环境限制因子原理。2经济学原理2.1有害生物对作物的经济危害和作物受害损失的估计有害生物对森林的经济危害包括直接的、间接的、即时的和后继的多种。但通常所说的有害生物所致的损失主要是产量的减少和品质的降低。当品质降低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时,通常仅指对产量的影响⑷。森林的产量构成因素随林木种类而异。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程度也因其种类和密度不同而不同。森林经济损失与有害生物危害之间,虽然总体上呈正相关,但从有害生物危害某种林木的全过程来看,或是从不同林木的受害情况来看,其并不总是呈直线关系的。森林产量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之间可能存在3种情况:一

6、是产量随有害生物密度增加呈直线下降;二是在较低密度下,作物表现出补偿作用,产量保持稳定,随后产量随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加呈曲线下降;三是在较低密度下,作物表现出超补偿作用,产量较无有害生物危害时反而增加,随后产量随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加呈曲线下降。常用的产量估计方法包括小区试验法、林间调查法和模拟有害生物危害法等。2.2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蕴含了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精华,是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它们明确指出防治生物灾害要有-定的尺度,不要求彻底消灭有害生物,而是将其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从而防止了滥用农药,并给天敌继续生存和发挥作用留下了必要的食料

7、条件和生态位。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又称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injurylevel,EIL),其概念最早由Stem等(1959年)提出,具有2种涵义:一是指人们可以容许的作物受害而引起的产量、质量损失水平,亦即指作物因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作物受损程度(经济损失量或损失率);二是指与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相对应的有害生物密度,即经济损火允许密度。冃前这一概念已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并作为研究防治指标的理论依据。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ET),又称防治指标(con-trolactionthre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