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5390

大小:11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08-06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佛门人屡破清规——论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蒙初创作的《二拍》当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之翘楚。建国以来,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多导次的研究。王立言、人民的《“三言”、“二拍”研究综述(1949—1989)》(《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四期)提供了建国后四十年的研究情况。90年代以来,关于《三言》《二拍》的研究文章有60余篇,它们或就已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或以新眼光发现新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家、作品、专题

2、及整体研究方面。作家研究的主要是对冯梦龙、凌檬初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活动的考察和论述作品研究,包括对版本、本事源流、撰述时代、流传影响、思想艺术等的探索和评析,以及对作者的其他著作的论考;专题研究涉及到“三言”、“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的若干重要方面;整体研究,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总体研究。关于冯梦龙的研究:早在三十年代,容肇祖对冯梦龙的生平与著作就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他的《明代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续考》两篇文章,不仅定出“冯梦龙生平系年”,而且对其著述进行了考订,为后人的研究创立了基础。五十年代中期一丁发表了《三言作者

3、的疑问》(1956.10.8《新民报》)两篇文章,提出“三言”的纂辑者属的疑问。针对一丁文章,野孺在《关于“三言”的纂辑者》、《光明日报》和《关于冯梦龙的身世》(1957.11.3《光明日报》)两文中,根据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冯梦龙《新列国志梓行附记》等文字,肯定“三言”的纂辑者是冯梦龙。野孺指出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卷四《冯传》中的冯梦龙,非纂辑“三言”之冯梦龙,纂辑“三言”者是长洲的冯梦龙。关于冯梦龙的生卒年,容肇祖文认为冯梦龙生于万历二年,卒于隆武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1646)。然未见冯梦龙《中兴伟略》,尚存有疑问。野孺在《关于冯梦龙的身世》中,据沈自晋“重

4、定南词全谱凡例续记”和王挺“挽冯梦龙诗”,认为“冯氏当系清顺治三年丙戌即年,由怀念故国忧郁而死,得年七十三岁。”20王重民在其遗稿《冯梦龙之生卒年》、《中华文史论丛》继客肇祖文做了再考定,提出依冯梦龙甲申年为七十一岁,《中兴伟略》引署为“七十二老臣冯梦龙撰”,“可证明《伟略》成于弘光元年”,“然则,谓梦龙卒于隆武二年春夏间谅无大误。”而冯梦龙的文艺思想,是冯梦龙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朱泽吉《冯梦龙与晚明文艺思潮》(1979、1《河北师院学报》)首先将冯梦龙置于晚明时代的大背景中,全面地考察了冯梦龙的文艺思想。认为冯梦龙“实际上是晚明进步文艺思潮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文章说冯“还结合自

5、己的纂集与创作实际,就诗歌、小说戏曲等方面提出过一系列精辟的见解。薛宗正、龚允怡《反封建启蒙思想家冯梦龙》、《学术研究》认为冯是“卓越的思想家”,“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启蒙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冯梦龙基本思想实质上大部分渊源于号称‘左派王学之尤的李赞。”郭晓飞《漫论冯梦龙的文学观》(1982、3《江西大学学报》)、游友基《简论冯梦龙的文学观》(1984、1《宁德师专学报》)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论析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关于凌濛初的研究:1958年4月27日和5月4日《充明日报》先后发表了徐凌云的《试论凌濛初和“二拍”》、李厚基的《关于“二拍”的作者凌濛初》两篇关于“二拍”及其作者

6、的文章。李文继1947年叶德钧《凌濛初事迹系年》之后,进一步介绍了“二拍”作者凌氏的世系大略、生卒年和大致经历又有贾三强《凌豫初晚年二事考》(1990、3《西北大学学报》)就“招降陈小乙”和“凌濛初之死”两个问题,做了考述。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对凌氏的戏曲理论研究有所开展。先后发表了傅晓航《凌濛初的戏曲批评》(1988、3《上海戏剧》)、黄强《凌濛初戏曲理论三题》(1986、2《文学研究丛刊》)、陈多《凌檬初和他的<南音三籁>》(1988、1)《中国文学研究》(以及陈年希《凌濛初戏曲理论批评初探》(1988、1《上海师大学报》)等。而关于《三言》《二拍》作品内容的专题研究和具体作品评

7、析,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讨市民文学问题的文章,在五、六十年代有郭贺的《三言二拍与市民文学》(1958.3.1《羊城晚报》)、邓允建的《谈在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市民生活的两个特色》(1958.3.30《光明日报》)傅继馥的《试论古代市民文学的评价问题》(l965.8.29《光明日报》等,八十年代有林章杰《“三言”市民意识浅谈》(1983.3《上海师院学报》)、汪玢玲、罗丛秀《“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1989.4《东北师大学报》)、和毛德富《从“三言”“两拍”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