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

ID:46473092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_第1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_第2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_第3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_第4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暁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起初的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就业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在不同时期呈现着不同特点,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自主化、多元化、大众化的趋势,这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帮助大学生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引导,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价值取向。关键词就业价值取向转变引导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后,屮国社会经历着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大学生就业市场也经历了由起初的“服

2、从分配”到“双向选择”再到“口主择业”。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本文首先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入手进行分析。1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屮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对于原有的就业模式造成了极人冲击,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1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服从分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受到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愿意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当时国家对毕业生采取“统招、统报、统配”政策,

3、是计划体制下的统i指令性分配。大学生全部由国家分配,虽然许多人冇自己的理想,但很少有不服从国家分配的。大学生一跨入大学校门就成为国家的人,拥有了铁饭碗,无需考虑毕业以后找工作的问题,到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都由组织决定。孙晔(2002)指出:当时青年的择业取向:第一位社会地位,第二位社会意义,第三位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大学生就业基本服从国家分配,可能留在城市,可能分配到边远山区,可能留在政府机关,也有可能到生产第一线。在就业方面,由于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人才短缺,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难的压力。1.2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双向选择在该阶段,大学生就业取向开始发生变化,

4、个人利益和薪酬逐步成为他们就业的首要标准,不再一味追求“社会地位”和完全服从分配,希望找到“既耍地位高,也要挣得多”的工作。比如:毕业生希架留在大城市,不愿去郊区或农村;希望留在家乡,不愿去外地;希望留在机关,不愿去基层;希望在“三院”(科学院、高等院校、设计院),不愿去生产第一线。英次,对待分配问题具有双重性:有理想,但强调个人理想;想对社会做贡献,但没有志在四方的勇气;胸怀大志,但难以从我做起;成才愿望高,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精神生活耍求高,但缺乏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孙晔(2002)在文章中指出:8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中流行“红道、黄道、黑道”之说,“红道”即

5、走向仕途,“黄道”即经商,“黑道”则是出国。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理想的公司,也可以跨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就业时往往以“高地位,高薪酬”作为标准,89.3%的青年希望从芋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高的职业。这表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逐渐由服从分配向追求个人利益方面转变。大学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也不断增强,就业既考虑个人价值,乂考虑社会价值,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寻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1.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自主择业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

6、,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提出,组织管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遵循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先保证国防、军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科研和教学单位的需要;來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回来源省区就业;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就业;实行招生“并轨”改革学校的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这一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逐步由政府主导的“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过渡,除师范类和

7、到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该项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高校毕业生相对稀缺,高校就业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对于毕业生来说,依靠国家分配已成为不可能。于是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冇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市场导向就业方针,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