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屮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治疗小儿腹泻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腹泻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患儿的治疗疗程短于A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今示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
2、小儿腹泻屮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7-0052-02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人次发生腹泻,我国儿童腹泻的发生率为20%左右,死亡率达到0.51%左右[1]。小儿免疫功能低下,肠黏膜屏障功能较差,易在外界影响下出现腹泻。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冇益于提高肠黏膜屏障作用,改善腹泻症状,对小儿生长发育有利[2]。笔者所在医院探讨了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供儿科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3年
3、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40例为研究对象,均冇稀糊样、黄绿色稀水便,大便次数超过4次/d,部分患儿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轻度脱水症状。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无细菌生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儿70例,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1〜7岁,平均(3・46±0.74)岁;体重9~15kg,平均(11.36±2.23)kg;病程12〜72h,平均(17.84±3.65)h;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2例,大专25例,高中23例,初中10例。B组患儿70例,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1〜8岁,平均(3.52±0.78)岁;体重8.5-16k
4、g,平均(11.45±2.18)kg;病程14〜70h,平均(17.68±3.52)h;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1例,大专26例,高中25例,初中8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程、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冇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A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g/袋,国药准字1120053263)口服治疗,1〜3岁患儿服用剂量为每次1/2袋,3次/d;3岁以上患儿服用剂量为每次1袋,3次/d[3]o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微生态制剂
5、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g/片,国药准字S20060010)治疗。服用剂量为2片/次,3次/do以50°C以下的温水或牛奶送服,与蒙脱石散服用时间间隔1h以上[4]o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疗程、疗效以及患儿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儿用药24〜48h后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发热、呕吐、脱水等伴随症状消失;有效:用药48〜72h后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以下,大便成形,水分明显减少,发热、呕吐、脱水等伴随临床症状消失;无效:用药72h后腹泻症状无
6、缓解,甚至加重,需改用英他治疗方案[5]。总有效二显效+有效。1.4统计学处理釆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釆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的治疗冇效性和治疗疗程比较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57%,高于A组的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A组患者治疗疗程4〜9d,平均(6・99±0・76)d;B组治疗疗程3〜6d,平均(4.61±0.97)d,两组患者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的
7、安全性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未影响临床治疗。3讨论我国儿童腹泻的发病率较高,据人量临床资料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儿童平均腹泻的发生为3.5次/人[6],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消化道症状,有腹泻的大便次数增加、性质改变,部分严重的患儿还会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嗜睡、精神萎靡、昏迷等,患儿还会伴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脱水等[7]。在临床治疗中,主要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并纠正脱水的症状,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小儿时期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健全,肠道菌群处于生理性演变过程,肠道定
8、植抗力处于相対不稳定期,肠道功能脆弱,易受病毒、细菌、食物毒素、药物作用、肠变态反应、全身性疾病等影响而发生肠道微牛态紊乱,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