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26706
大小:6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3
《对技工教育教材改革及建设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技工教育教材改革及建设探析摘要:技工教育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的实际,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教材改革和教材建设,对理论知识课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采用精简、融合、重组、优化、增设等方式,开发使用综合教材,对新技术知识模块选择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技工教育;教材改革;建设;探讨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78-02一、技工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与不足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
2、导中心公布的关于技工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56%的在校学生对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总体评价不满意,100%的人认为基础课需要改革。一方面对学习不感兴趣和不能主动学习的人占了学生总数的一半之多;另一方面,100%的被调查者希望增加实践课程。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具有学习愿望,但多数没有学习兴趣。就是说,目前技工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和教学形式还没有适应学生的实际。根据笔者所在学校调查,机械类数控车专业为例,所开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物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学、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数控原理、数控
3、编程与操作、车工工艺学、车工实习与技能训练,显然,课程安排太多,教学任务过重,不符合教学改革、学生减负的原则。在现行的“3.1.1”三段式教学模式,就是针对招收的初中毕业入学的三年制技校中技班的各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上理论课,第二学年校内实习,第三学年校外对口工厂顶岗实习,为毕业安置打好基础。在第一学年内完成以上如此之多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天必须上六节课和两节晚自习,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对于目前技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较差者,初中没有毕业、辍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不强,尤其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厌学现象更为严重。加之专
4、业课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一定水平,深奥难懂的理论经常使他们望而止步,更使他们雪上加霜,特别是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上课时根本听不懂,没兴趣,导致白天旷课,宿舍睡觉,晚上千方百计溜出校外通宵网吧,最后结果不得不选择以退学、辍学或开除学籍的命运而告终。根据笔者所在学校调查,数铳1169班,2008年9月1日上课时入学人数为44人,通过一学年的理论上课,到2009年6月31日,因听不懂课而旷课、退学、辍学人数高达14人,全校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6月31日共退学、辍学人数总共达148人。这样以听不懂课、学不懂为理由退学、辍学的惊人数字告戒我们,在当今技工教育招生
5、大战、生源紧缺的时代,招生人数中在校学生人数大量减少,实为可惜,不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由此可见,传统课程模式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沟通,使学生觉得所学与所做没有联系,学习起来兴趣索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传统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划分过细,各课程过于强调各自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联系,导致一方面存在课程之间不衔接,出现空当,另一方面课程之间出现交叉重复,内容繁琐现象;使该课程模式只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传统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
6、课程内容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各个相近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差,使学生所学专业的口径过窄,导致车工不能操作铳床,铳工不能干钳工活,形成隔行如隔山的局面,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要。当前技校(中级)课程设置只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模式,基础起点高,理论知识多而深,有着明显不足,归根到底就是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似乎学到了很深厚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没有掌握真正的技能,成为半成品、再制品或滞销品,走出校门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或培训,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技工教育教材进行改革与建设。二、技工教育教材改革建设的探究技工教育课
7、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打破全面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体系。培养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具体原则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课程的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在科学地设置专业基础上,以胜任岗位职责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促进专业教育的实践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确定课程的教育目标,知识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