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

ID:46397278

大小:7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3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_第1页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_第2页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_第3页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_第4页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探析摘要:隐转喻作为i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体现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们理解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耍作用。古代风暴潮命名方式上存在着大量的隐转喻现象,且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以海水状态隐转喻命名,以海水动态隐转喻命名,以海水声音隐转喻命名,以风暴潮因果转喻命名。通过対古代风暴潮隐转喻命名方式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风暴潮名称这一语言现象以及古代民众的认知方式。关键词:风暴潮隐喻转喻命名方式一、引言隐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所谓隐喻是指通过某一-事物來理

2、解另外一事物,且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1]隐喻的基础是源域和标域之间的相似性,而这两个域Z间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彼此Z间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点,是人类认知突显的结果。[2]例如:小姑娘像玫瑰花。“小姑娘”与“玫魂花”为不同的事物,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由于两者在某些方面具冇一定的相似性,如:“两者都很美、很香”,因此借“玫瑰花”来形容“小姑娘”,这就构成了隐喻。与隐喻不同,转喻指的是在同一领域内用突显、易感知、易理解、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3]转喻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

3、的关系。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的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4]转喻是通过理解一个人、物体或者申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体或事件。[5]例如:“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们呢”。用“眼睛”代替“人”,即部分代整体,且“眼睛”和“人”属于同一领域,这就产生了转喻。我国古代沿海民众对风暴潮有多种不同的命名,其命名过程主要运用的便是隐转喻的方法。他们多选用风暴潮中突出的、易于记忆和理解的、相似的或者邻近的某些特征来命名风暴潮。如风暴潮来临时海水的状态、动作、声音以及风暴潮的因果等。为深入了解古人对

4、古代风暴潮命名的方式,木文将选取清朝以前的文献资料,并对其中有关风暴潮的命名进行分析说明。二、以海水状态隐转喻命名风暴潮来临时使得海水产生各种现象,然而人们并不可能将所有现象都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只能选取某些突出的、易于记忆和理解的部分来代替整体,即转喻;或者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其进行隐喻,抑或隐转喻兼用。如下面以风暴潮所引起的海水状态隐转喻命名的海溢、海翻以及海涨(涨海):风暴潮来临时,沿海民众将其引起的海水异常增水现象称之为“海溢”。“海溢”是古代民众对灾害性海潮最普遍的命名方式。翻阅历史文献,“海溢”是历史时期风暴潮最标准也是

5、出现次数最多的称谓。把风暴潮命名为“海溢”是使用了隐转喻两种方式,首先将山风暴潮所引起的海水状态之一“海溢”这一现象來代替整个风暴潮,属于部分代整体即转喻。其次,将“海”隐喻成容器,把“海水”的增多描述成“溢出”,即把海水的异常增长现象隐喻成水从容器中溢出。除“海溢”夕卜,“海翻”也是比较形象通俗的称呼。它是以风暴潮来临时海水翻腾的状态来命名的,即用“海水翻腾”这一状态代指风暴潮,属于部分代整体,是转喻的方式。这一类称呼在海南、福建、浙江一带比较多。《琼州府志》就用“海溢”这一标准称呼解释了“海翻”这一通俗的名称:“海溢俗呼海翻,飓风起西

6、北,挟两海水头,高溢十余丈,漫屋汾田。”[6]在康熙时期,乐会县的地方志中还用“海翻”来解释“海溢“春月东风大作,海涛挟雨,翻腾而起,高溢数丈,濒海之地皆为咸没,谓之海溢。”[7]另外,“海涨”或“涨海”也是风暴潮名称指的是海水涨出的状态。南海海域由于经常发生风暴潮,古代民众就根据“南海善溢”,将其命名为“海涨”或“涨海”。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对“涨海”作了解释:“平常则I口潮未去,新潮复来,常羡溢而不平,故曰涨海也”[8]。光绪《临高县志》的记录也用了“海涨”一词:“飓风大作,人牛马立不安足,海涨没庐舍,伤禾稼。”[9]民国《南汇县志

7、》记,明正统九年七月,“大风雨,拔木发屋,海涨,有全村决没者。”[10]“海涨/涨海”也是风暴潮所引起海水的状态之一,以此来代替整个风暴潮,属于转喻方式。三、以海水动态隐转喻命名动态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当风暴潮来临时,海水的各种波动,如“海涌/潮涌”“沓潮”及“海荡”等,对人们来说便是突显的、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现象,因此古人将其隐转喻为风暴潮的名称。“海涌”指海水大量涌出。当风暴潮来临时,海水争先恐后地从远方涌向海焊,从下方冒出水面,因此将其命名为“海涌”或“潮涌”,即用“涌”这一特点来转喻整个风暴潮。这类称呼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8、区。明隆庆年间,江苏屮部的东台县,当地居民就称风暴潮为“海涌”。《东台县志》记载:“明隆庆三年六月,海涌丈余。”[11]明崇祯年间,也有“潮涌”一说,“明崇祯六年八月十五、十六两FI,飓风潮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