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

ID:46308794

大小:14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22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_第1页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_第2页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_第3页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_第4页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引言:方法论的重要性社会研究方法不只是一堆应用技术,其背后必定隐含着某种科学精神,某种方法论。不懂方法论而运用方法只能流于机械,不能做到有效地挖掘社会事实的本质。——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精髓在于实证精神,那么,什么叫实证?实证的(empirical):以观察或实验为依据的,基于事实的,经验主义的,确定、精确的定量的:quantitative定性的:qualitative实证哲学出现的背景:学科发展史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奠基

2、者(一)孔德之前的实证精神提倡者社会科学中实证精神和实证主义的真正确立者,是孔德。但是,在孔德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已经在提倡实证精神和实证主义了。一、经验哲学家:培根、洛克、圣西门二、自然科学家:哈雷、拉普拉斯、毕丰孔德之前的实证精神提倡者关于人的科学迄今只是一门猜想的科学,因此,应当将这门科学提高到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水平,要赋予关于人的科学以实证的性质,把它建立在像物理学所使用的那种观察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圣西门:《人类科学概论》(1813年)孔德之前的实证精神提倡者他们认为:既然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适用于自然界的法

3、则为什么不能同时适用于社会呢?社会物理学政治算术社会生物学孔德之前的实证精神提倡者(二)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1857年9月5日卒于巴黎。16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孔德的“实证”观1、“实证”意味着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实证”意味着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实证”意味着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4、“实证”意味着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实证”意味着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positive)孔德确认的社会研究方法1、观察:社会学的主要方法。2、实验3、比较:世界各种文化的比较,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比较。(三)迪尔凯姆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又名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社会研究方法,首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

5、来看待。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现象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个人对社会事实的反应就如同物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一样。——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二、实证主义的反对者(一)狄尔泰狄尔泰:德国社会学家,1833—1911他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而且无法预测。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因此,对人和社会不能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例如中国三十年代以来的历史。)他主张用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主观主义。(二)现象学派他们认为:迪尔凯姆所说的“客观的社会事实”并不存在,社

6、会活动隐含着个人的主观意义和动机。因此,社会学研究不应只从外部去考察人的行为,也不能给人的行为强加一种外部逻辑,而应当通过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实地考察,深入到行为者的意义与动机的领域,揭示出人们行动的内部逻辑。现象学派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实际生活现象,而不是枉费心机去发现社会的因果关系。三、实证主义的修正者(一)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

7、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马克斯·韦伯反对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也反对主观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有规律性的。对社会规律的研究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但同时还必须结合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历史社会学著作。(二)波普尔(1902-1994)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出生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著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等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知识

8、源于问题——知识源于观察自由想象优于观察——观察优于想象波普尔的“证伪理论”波普尔认为,实证主义只强调理论的可证实性,只注意搜集肯定的例证,而轻视否定的例证,这是不正确的。人们不应该通过肯定而应该通过“否证”来构筑科学理论。是否可证伪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