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6899
大小:7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综合运用》模块课程纲要模块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综合运用》模块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郭岗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于瑞娟适用年级六年级总课时7课时左右设计日期11月24日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牛方血看:六年级的学牛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彖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牛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有较好的自主合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尝试了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这些知识为本模块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学习内容来看:在本模块中,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的综合运用、分数除法综合运用、百分数综合运用和“鸡兔同笼”问题,综合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掌握
2、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因此,木模块应继续加强棊础应用学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不同,把各个知识点的运用真止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冋忆、自主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牛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kl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能力和综合运川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课程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儿分之儿是多少的应用题。3、理解并用方程式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Z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4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5、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够解答有关分百数的问题。6、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模块重点:审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进行求解。模块难点: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牛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实施内容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分数乘法的综合运川2课时左右分数除法的综合运用2课时左右百分数的综合运川2课时左右“鸡兔同
4、笼”问题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实施对策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鼓励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屮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川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朵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川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2.实践活动:综合运川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牛探究的欲望。4.加强数学与实际牛活的联系,培养学牛应用数学的意识。5“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步一步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牛•动具体的情境'1«理解了数学问题。6.在教学过程屮,关注学生的个性,开放课堂,扩人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7.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牛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牛的解决问题能力。8.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9.血向全体学生,亜视学
6、牛的个别辅,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冇效性评价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4.模块学习述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能否从现实牛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能否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学生自评和互评利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对用书血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7、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智慧和主动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权、选择权和解释权。教学活动中师生应共同参与,并以主体建构的身份表达和诠释着口己的选择。师牛双方以对话的行为维系着评价主体间的交往。而这里所指的对话要求师生双方是共同在场、互相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彼此敞开和接纳的,双方能够在自觉的状态下走入対方的视野,达成彼此间的价值认同与重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