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66170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颈椎斜位双角度体位摄影技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椎斜位双角度体位摄影技术探究【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89-01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体颈椎椎间孔角度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来设计一个颈椎斜位像的最佳体位角度,并通过对这两种体位角度的大样本的对比观察和自身对比研究,最终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使颈椎病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方法:1.随机抽取我院72例正常成人(男41例、女31例)颈椎CT片。对其椎间孔角度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在颈椎CT片上做椎体前、后缘中点连线的延长线和一侧椎间孔内、外中点连线的延长线,此两直线相交
2、所成的角即为稚间孔角。2.俯位摄取颈椎斜位像方法:(1)用颈椎斜位常规法即体位角度上下均为45°(简称常规法)摄取的正常颈椎斜位像1200例中随机抽取412例,对椎间孔的横径和纵径进行测量。(2)用颈椎斜位像双角度摄影法(双角法)摄取的正常颈椎斜位像1500例中随机抽取406例,对椎间孔横径和纵径进行测量,对上述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u检验。3.随机抽取49例来放射影像中心摄取颈椎斜位像的患者,分别用双角法和常规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摄影。对正常节段的椎间孔的横径和纵径进行测量,对增生节段的颈椎计算钩椎关节增生和上关节突增生显示情况。
3、对结果进行U检验和X检验。结果:通过对72例正常人颈椎椎间孔角度的测量和统计,发现每个节段的椎间孔的角度均有差别,颈2-3右侧为45.01°,左侧为45.90°;颈3—4右侧为44.65°,左侧为44.49°o颈4—5比颈3—4角度增加右侧2.40°,左侧为2.37°;颈5—6比颈4—5角度增加右侧为2.40°,左侧为2.37°;颈5—6比颈4—5角度增加右侧为4.80。,左侧为4.20°;颈6—7比颈5—6角度增加右侧为2.37°,左侧为3.24°;颈7—胸1比颈6—7角度增加右侧为3.88°,左侧为4.10°O根据以上数字统
4、计,不难发现椎间孔角度的这种变化是有其规律性的:颈2—3与颈3—4角度变化较小,可视为45。,椎间孔角度自颈4—5开始越近足侧越大,颈2—3与颈7—胸1之间相差约15°角。上位椎间孔(C2-3、3-4、4-5)角度平均值,右侧为45.57°+5.83、左侧为45.75°+5.75,下位椎间孔(C5-6、6-7、7-T1)角度平均值,右侧为54.72°+5.18.左侧为54.59°+5.14。考虑到摄影的习惯性及便于操作,本研究对颈椎斜位的体位角度做了如下规定:俯卧位摄影时头部冠状面与台面成45°角,而上胸部冠状面于胸骨颈切迹水平
5、与台面成55°角。因为这个体位为上下不同的两个角度,即双角度,有别于常规法的体位要求。所以,本研究对用这样的体位摄影的颈椎斜位称之为颈椎斜位像双角度摄影法(简称双角法)。常规法摄取的斜位像测量了4884个椎间孔,双角法摄取的斜位像测量了4839个椎间孔。常规法摄取的颈椎斜位像,其椎间孔横径从颈4一5开始越往足侧越窄,椎间孔的高度即纵径也变小。双角法摄取的颈椎斜位像,在颈2—3、3—4椎间孔的显示方面与常规法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颈4-5以下椎间孔的显示较常规法理想,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颈4—5至颈7
6、—胸1差异显著(P〈0.0kP<0.05)o这个结果与大样本的结果一致,其原因也与大样本的解释一样。在最具临床意义的钩椎关节增生、上关节突增生的显示上也出现了与大、小样本(49例)测量椎间孔的横径、纵径相似的结果。即这两种方法摄影在颈2—3、3-4节段钩椎关节增生和上关节突增生的显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从颈3-5至颈6-7出现显著性差异(上关节突增生到颈7—胸1)(P<0.05)o双角法摄影明显优于常规法,亦即双角法摄影比常规法摄影能给临床提供更多有诊断价值的征象。结论:本研究通过CT片的测量、计算,揭示了颈椎椎间孔角度的走向是有
7、规律性的这一道理。依据颈椎椎间孔角度的自然走向设计了颈椎斜位体位双角度。制定了颈椎斜位像摄影双角度法。通过大样本的组间对比和49例自身对比证实,双角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