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明代江西宗藩墓葬玄宫制度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江西宗藩墓葬玄宫制度浅论永乐元年(1403年),宁献王朱权移封南昌,开启了明代在江西建藩的历史(1)。自此以后,各等级宗藩在受封区域之内营建墓葬。目前已经发掘、清理的宗藩墓葬表明,明代江西宗藩墓葬玄宫制度呈逐渐简化的发展趋势,且相同等级宗藩的玄宫形制并不一致。本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在玄宫形制类型分析的基础上,以造坟工价的变化为切入点,对明代江西宗藩墓葬玄宫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变化原因进行讨论一、明代江西宗藩墓葬的玄宫形制明代自皇太子以下的皇室成员,共分八个等级,各地宗藩,依等级分封有序。皇太子以
2、下,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封亲王世子,其余众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郡王世子,其余众子封镇国将军。郡王之孙均封辅国将军,曾孙均封奉国将军,四世孙均封镇国中尉,五世孙均封辅国中尉,六世孙及以下均封奉国中尉(2)。各宗藩墓葬的玄宫制度,也存在等级差别现已发掘、清理的明代江西宗藩墓葬有宁献王墓、宁康王墓等。根据墓室多寡,可将其玄宫形制分为五种类型:单室玄宫;二室玄宫;五室玄宫;七室玄宫;使用防腐物质将坑内砖墙与棺封筑为一个整体,以此代替玄宫的形制,即“灰隔”类墓葬。各类型中,不同等级玄宫形制有所不同(具体数据详见表一
3、)1.单室玄宫亲王等级:宁藩第三任四代亲王宁康王墓(3)(图一)。玄宫为拱券式坑室,棺外有青石板盖、墙、底,石板与坑室间以灰砂、糯米填筑亲王妃等级:宁康王元妃徐氏墓,形制同王墓夫人等级:宁靖王夫人吴氏墓(4)。吴氏系宁藩第二任三代亲王的夫人,玄宫平面为长方形,无封门砖,棺外墓室浇筑松香2.二室玄宫此类形制出现频率较高,现按等级排列于下:亲王等级:益藩肇封王益端王及妃合葬墓(5)(图二)。该墓凿山为陵,玄宫平面呈"凸”字形;益藩第二世亲王益庄王及妃合葬墓(6),玄宫后室棺台上四面砌砖墙,墙内堆石灰,三棺置于石灰
4、堆内亲王妃等级:宁康王次妃,末代王朱宸濠生母之墓(7)郡王等级:宁藩追封惠王之庶三子,乐安昭定王及妃合葬墓⑻将军及夫人等级:瑞昌荣安王李镇国将军及夫人合葬墓(9),推测玄宫为前后两室。前室、甬道(调查报告中称为享堂、羡道)已全毁,砖砌坑室四壁;奉国将军妣淑人刘氏、妣太恭人万氏合墓(10),推测玄宫为前后两室。两坑左右并列,左坊砖砌坊室,右坑仅前室、甬道(调查报告中称为享堂、羡道)被毁少许1.五室玄宫宁藩肇封亲王宁献王朱权墓(ll)o其墓规模宏大,结构相对复杂,为前、中、后三主室、左右两耳室的五室玄宫(图三)。
5、平面呈十字型,墓门外有僵確并设两道封门墙,前室之前有'‘次前室”,后室左、右、后壁各设一个壁龛2.七室玄宫淮藩肇封亲王淮靖王朱瞻墓(12)o墓穴长29米、宽12米。并东西耳室共七室,具体形制不详3.“灰隔”类墓葬自弘治朝开始,江西宗藩墓葬的玄宫内,逐渐增加对防腐物质的使用(见附表一),嘉靖朝以后,出现了用防腐物质将坑内砖墙与棺封筑为一个整体,以此代替玄宫的形制,在一些文章中称之为“灰隔”类墓葬。笔者同意这种观点,所谓“灰隔”类墓葬,即“先布炭末于坑底,筑实,厚二、三寸。然后布石灰、细沙、黄土拌匀者于其上……另
6、用薄板为灰隔,如椁之状,内以沥青涂之,厚三寸许。中取容椁墙,高于棺四寸许,置于灰上。乃于四旁旋下四物,亦以薄板隔之,炭末居外,三物居内,如底之厚筑之……复下炭灰等而筑之,及墙之平而止”(13)o坑内砖墙及棺与砖墙内的填充物质,均应属于《朱子家礼》中提到的“灰隔”具有此类特征的有:益藩第四任亲王益宣王及妃合葬墓(14),其墓坑内砌砖并以砖墙相隔置三棺,棺上各盖一板,浇筑石灰糯米汁呈覆斗状盖顶。益藩第六任亲王益定王及妃合葬墓(15)、益藩罗川某郡王(瑞懿王朱常)墓(16)、奉国将军朱宸涪夫妇合葬墓(17),此三墓
7、与益宣王墓形制相近;昭定王奠垒之孙一一辅国将军及其夫人卢氏合葬墓(18),石灰筑坑,具体情况不详另据一些资料显示,淮藩王大部分也采用石灰封筑墓室的形式(19)除以上五种玄宫类型,还有一种将防腐类物质紧裹于棺外,或充实于墓室的特殊形式。宁康王及元妃合墓、宁靖王夫人墓、奉国将军宸洁及淑人合葬墓(XX年(1591年)万氏''更殓易棺”迁葬于此,因发现墓室已布满虫蚁、棺木多朽,方采取这种补救措施,并非初葬形式。可见,墓室填充防腐物质或使用“灰隔”是出于防患虫蚁的考虑。长江流域水位较高,常伴有虫蚁之患。石灰、松香具有防
8、潮、防虫蚁的功效,可以达到防腐保尸的目的,因而多加利用通过上述类型分析可以发现,明代宗藩玄宫形制应用相对灵活,但仍存在等级差别。同一玄宫形式可被不同等级选用,同一等级也可以选用不同的玄宫形式(附表二),多室玄宫则为肇封亲王所选用,后世亲王、郡王等墓室规格随世次递减二、明代江西宗藩玄宫制度发展特征分析纵观江西三藩皇室成员玄宫规制的整体发展序列,时代特征鲜明、发展特征有章可循,呈现由繁至简的演变趋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