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76331
大小:56.2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历史课堂提问目标优化策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课堂提问目标优化策略探析摘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已成为当前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教材、学生两个层面进行优化提问目标的探讨,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教学艺术优化策略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2、。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并在教学中进行优化提问目标。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探索了教师提问的策略艺术和技巧,以期找到优化历史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质量,优化提问目标的设计。一、在教材的关键处设计提问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现代教学论倡导学生要学会学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养。所以设计提问要围绕目标,紧扣课标和教材,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严格把握动态课堂,提问不能好高鹫远、不着边际。教学需要是提问目
3、标设计的客观依据,提问设计要找到统领学生思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如《“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十年》一课的文眼是“动乱”(从“五一六”通知、“一月风暴”、“二月逆流”、事件”、“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我依次设计提问:“文革”是何时发生的?怎样发生的?“一月风暴”“二月逆流”反映了什么?“四五运动”和“文革”结束有何内在联系?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总之,提问的关键处要抓住教材的重心词眼“动乱”O只有找到提问的重心,抓住提问的线索,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提问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巧妙地
4、在提问目标上制造矛盾现象,或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认知上最感困惑的地方,而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里设疑提问,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兴趣。如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一课时我说:"教材一方面肯定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说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而另一方面又肯定了清军进入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这两者不是矛盾么?”又如在《元朝的统一》的教学中,教材一方面肯定了南宋抗战派将领文天祥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坚持抗
5、元斗争,以及他被俘后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这样巧妙地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现象,引起学生深入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三、在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设计提问目标貌似无疑是学生学习中思维停留在浅表层面的反映,不是没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深入探讨深蕴其中的问题。若教师从浅处深问、无疑设疑,就可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而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知道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
6、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何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此时可能回答不出。我们可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疑问,深化知识。四、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处设问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就是灵活变换思考角度和方向,扩大范围,抽象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人类社会变迁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趋势。如讲述《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时,我导入新课时提问:"中英两国相距遥远,为何会在19世纪中期发生战争?”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讲述鸦
7、片战争的背景作铺垫。对战争背景的讲述可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方面有何不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在讲述禁烟运动时可提问:“道光帝为何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使学生认识到鸦片走私的危害。战争爆发时提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战争还会发生吗?”使学生认清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结束新课时可以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何会战败?”的提问来统领全文,最后得到以下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落后就要挨打;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
8、制度是历史的必然等。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所以设计提问目标时,必须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课标为指导,以考纲为准则,充分挖掘提问目标的隐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