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33529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优化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化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则是实现该目标,并实现师生多元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数十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都较差,学生从教师的语气中即可判断答案。有的教师课堂提问仅限于教材中知识性内容做简单问答,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学生只成了配合教师提问的应声虫,回答根本不用深思熟虑,长此以往,学生
2、则不再愿意思考,最终导致学生丧失探究的欲望和问题意识。 为了改善上述的现象,提高个人教学的能力,我将优化历史课堂提问作为研究课题。根据前期调查研究和大量理论的支撑,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四项有效策略。 1.优化问题语言的策略,使问题设计科学有效。 课堂提问的优劣,问题语言的设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精心设计语言,那么提出的问题就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过于直白无法调动学生思维,长期随意的提问,必将造成学生思维的停滞不前乃至混乱的糟糕后果。 要让问题语言设计科学有效,就从备课下手,在教学设计中写出课堂要提问的
3、每一个问题。这里所说的每一个问题,其实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重点大问题和关键性的小问题。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在哪里提出问题。然后,要根据学情,设计从哪个角度去提问。再次,要仔细推敲问题的遣词用字,力求精练和指向明确。这样从根源上就避免课堂中随意问的不科学和无效了。 例如,在讲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为了突出全民族都行动起来积极抗日。有的教师这样提问“在抗日的浪潮下,工商业者做了什么?文人做了什么?……”课堂看似有问有答很热闹,但实际上问题的设置语言过于啰嗦,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的能力。这样同质的问题,完全可以将其设
4、计成“在抗日浪潮席卷全国的情势下,各行业的人们都以哪些方式在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的提问,会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在头脑中首先明确是各个行业人们都行动起来了,那么他们在查找答案的时候,就会有意识的注意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问出口的都可以称其为问题,但是精心设计的问题,会更利于被提问者思维的发展。对问题语言的推敲,则使这种发展更科学有效。 2.优化问题目标的策略,让问题蕴含三维目标。 这里的问题目标优化调整,不单单指提问的问题要指向性明确,更是特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目标,同时要强化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些能力及情感的培养,
5、仅靠单纯的说教,不如巧妙的提问,更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优化策略,我在备课时,力求每个问题都能蕴含知识、能力、情感这三维目标中的两个乃至于全部。并且在书写教学设计时,在每一个问题的后面,注明该问题要实现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尤其关注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作用。审视我在研究前的课堂提问,纯知识性的问题占据了大多数,确立了优化问题目标的策略后,我要求自己做到全课所提的问题中,蕴含能力与情感的问题不少于50%。 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的桂冠应授予谁?
6、为什么?”(知识目标——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中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它源于教材又不仅仅限于教材,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经验和本课的知识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但因为又略超于教材,所以需要学生调动思维,组织和整理教材内容,并提炼成个人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任何的课堂研究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我在设计问题之初,即努力使三维目标与课堂提问的问题有机结合,让提问更好的服务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中来。这样就进一步保证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优化问题
7、层次的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问题要有层次,讲究由浅及深的递进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而我在研究中发现以学情的不同和学龄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来分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则是实现该目标,并实现师生多元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数十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都较差,学生从教师的语气中即可判
8、断答案。有的教师课堂提问仅限于教材中知识性内容做简单问答,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学生只成了配合教师提问的应声虫,回答根本不用深思熟虑,长此以往,学生则不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