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

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

ID:46074420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_第1页
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_第2页
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_第3页
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初中阅读教学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掌握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形成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这一意义上说,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既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新课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一、指导学生由整体阅读向回环式阅读转型整体阅读的意义,在于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而为重点阅读打下基础。所谓重点阅读,即针对文章的核心语段或重点意群,从语言表达、思想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去观察,去揣摩,去感悟。进一步理解重点语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或体会重点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趣和美趣。所以,重点阅读又

2、成为整体阅读的新的思维触发点和新的情感“磁化场”。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由“整体”向"重点”聚合,由“重点”向“整体”发散,形成“整体——重点一一整体”的回环式阅读模式。这既有利于学生用系统论的原理指导重点阅读,又有利于学生用辩证思维来审视整体阅读。如,苏教版初中语文《父母的心》,这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国学生阅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无论在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会产生一定距离,因为川端康成的作品结构安排自由灵活,文章风格既美又悲。《父母的心》正是如此,情节虽然简单,但平凡中寓深邃,微小中见宏旨。本文集中表现了人间的父母之心。指导学生阅读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⑴文章写了什么事

3、?⑵作者是怎样写的?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⑵在“送”与“换”的过程中,“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交替变化的?⑶研读文章结尾,结合上下文,议一议,“父母之心”的含义。最后,又回整体,说说本文“悲”在何处,又“美”在哪里?这种回环阅读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指导学生由浅表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型所谓浅表性阅读,即从字、词、句开始,由部分到整体的阅读。所谓深度阅读,即穿越语言表层,探究文本内涵的阅读。二者的区别在

4、于,浅表性阅读侧重于对文字的理解和对内容的初步感知,而深度阅读侧重于对微言大义的透析,对语言风格的欣赏,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提炼。浅表性阅读是深度阅读的基础,深度阅读是浅表性阅读的深化。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由浅表性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型。这样,阅读才不失于肤浅。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时,引导学生采用浅表性阅读和深度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品味语言,探究主旨。从而,不但使学生了解孔乙己其人,而且使学生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社会原因。浅表性阅读其目的:⑴了解小说主要内容;⑵初步认识孔乙己的特点;(3)了解线索人物;⑷明确插叙的作用。深度阅读的目的是:⑴深度把握孔乙己

5、的性格特征;⑵明确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深层次原因;⑶明确描写方式的综合运用对刻画人物特点的潜在意义。可见,由浅表性阅读向深度阅读的转型过程,是认知层次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由表及里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由此及彼的过程。三、指导学生由任务型阅读向实践型阅读转型所谓任务型阅读,即以任务驱动阅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学习任务明确,阅读策略与过程相对统一,并注重当堂反馈。不足的一面是:⑴任务单一,导致课堂容量不足;⑵过分强调程序性,灵活性不足;⑶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的效度不足。所谓实践型阅读,即以语言实践促进阅读的一种方法。它与任务型阅读相比,更注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于学生的

6、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笔者执教初中语文《故乡》(鲁迅)时,相机引导学生由任务阅读向实践阅读转型。示例一:(语言品味)“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闰土为什么“欢喜”,又为什么“凄凉”?示例二:(语言拓展)“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为线索,通过联想的方法,再现“我”的心境。这种以语言实践驱动阅读的策略,一是突出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二是突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而二者正是语文学习的“双翼"。综上所述,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要相时而动。从而,使传统的阅读策略也来一次“转型升级”。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中的盲

7、目从众的现象。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中学责任编辑张晓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